高质量文章写作技巧
写作瓶颈突破
读者需求把握

高质量文章写作技巧分享:突破写作瓶颈

2024-08-06 16:18:45

高质量文章写作技巧分享:突破写作瓶颈

撰写文章确实是一场漫长且持续的修炼,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挑战自我,努力将脑海中那些飘忽不定的想法转化为有形的文字。然而很多人在写作时会感到困难重重,这或许是因为信息缺乏逻辑性。下面,我就来详细分享一些高质量文章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突破写作瓶颈。

一、为何写干货如此之难?

很多人都希望通过“撰写干货”来沉淀自己的思考,可往往感觉力不从心。他们脑海中想法无数,可一旦提起笔,却像被施了魔法一般,无法让文字顺畅地流淌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些人很疑惑,自己在口头交流时能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一到写作就陷入停滞。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对话和写作的信息处理方式不同。在对话中,我们会提供大量信息,而对方会用自己的逻辑去填补其中的空缺,从而形成完整的结论。我们之所以感觉自己有“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在帮我们梳理信息。而写作则不同,它要求我们自己既要有足够的信息,又要具备清晰的逻辑,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逻辑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组织能力,而写作正是一个组织信息的过程。如果说选题决定了写作的方向,那么深入探讨主题才是撰写一篇好文章的起点。

二、寻找问题的重要性

在开始写作之前,很多人首先考虑的是“我要说什么”,然后可能就直接表达个人观点,比如“我认为xxxx,我知道xxxx”。因为拥有这些信息,他们便急于将其写下来。但这样做往往会让读者在期待解决方案时,逐渐失去兴趣。如果我们只关注自我表达,而忽视与读者的关联,自然无法吸引他们。

人们通常在感到不适时,才会迫切寻求改变和行动,而这种不适感的根源就是问题所在。能够吸引读者的,正是找出与他们相关的问题。定义问题,本质上是用问题作为框架,吸引目标读者。

问题的范围和具体程度很关键。问题越广泛,涵盖的读者群体就越多;问题越具体,就越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问题本身就像是对读者的召唤,一个恰当的问题能清晰地告诉读者这次阅读之旅的目标是什么。

举个例子,在当今职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果我们写一篇关于职业发展的文章。如果提出“如何在职场中取得成功”这样宽泛的问题,会吸引很多有职业发展需求的读者;但如果提出“如何在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岗位上快速晋升”这样具体的问题,就会更精准地吸引从事互联网产品岗位的读者。再比如在教育领域,如果问“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能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更具体,会吸引家里有小学生且希望提升其数学成绩的家长。

三、探索真实问题

评估问题需要从问题的层级开始,所有问题都包含疑问和难题两个层面。

什么是疑问?

疑问通常对应一个确切答案。比如“桌上有6杯水,小明喝了2杯,还剩几杯水”,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答案是明确的,对唯一正确答案的追求就是解答。在生活中,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一年有多少天”这类问题都属于疑问,它们都有固定的答案。

什么是难题?

难题可能对应多个解决方案。例如“如何将5杯水分给6位领导”,这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需要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寻求最佳方案,这一过程称为“解决问题”。在商业领域,“如何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都属于难题,不同的公司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解决。

在写作中,我们的任务就是引领读者从起点到终点,要么解答疑问,要么解决难题。

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小王是一位新入职的运营人员。在一次会议上,领导要求他制定一份私域项目运营规划,月底前提交。为了完成这个规划,小王可能会搜索“私域运营”“私域运营规划”“运营规划”等关键词。搜索结果通常包括私域概念普及、案例拆解、方法论总结等。

有人可能会认为小王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撰写私域运营规划。但如果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就会发现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写作指导,而是一个可直接借鉴的方案,以完成任务。这里,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核心:他不是要你告诉他怎么写,而是要一份现成的方案。再比如小李想要开一家咖啡店,他去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表面上看他是在找开咖啡店的方法,但实际上他可能更需要一份详细的开店计划书,包括资金预算、选址建议、设备采购等内容。

四、挖掘冲突与矛盾

找到读者的核心问题后,我们还需要分析该问题中的核心矛盾或冲突点。通常,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缺少某个要素或存在错误认知。

信息差的情况

信息差的情况相对容易理解,我们只需提供缺失的信息即可。比如在一些科技领域,新技术不断涌现,很多读者可能对某个新技术不太了解,我们就可以通过文章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等,填补他们的信息空白。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对ChatGPT感兴趣,但又不太清楚它的具体功能和使用方法,这时我们就可以写一篇文章,从ChatGPT的诞生背景、工作原理、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让读者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

错误认知的情况

错误认知的情况则需要我们纠正读者的认知。以一个案例为例,如果你是拐杖销售商,可能会认为目标客户是60 - 85岁的老人。但实际情况更复杂。拐杖作为辅助工具,旨在解决老人行走、活动的痛点。然而许多老人并不愿接受自己到了需要拐杖的年纪。人生中的第一根拐杖,通常是子女的决定。

通过查看评论,我们可以了解这一情况,而不必进行复杂的市场调研。这是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的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写作中就要引导读者正确认识拐杖的使用场景和意义,纠正他们认为拐杖只是老人专属的错误认知。再比如很多人认为吃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升高,所以不敢吃鸡蛋。但实际上,适量吃鸡蛋对人体是有益的,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引用科学研究数据,详细解释鸡蛋中的营养成分以及胆固醇的代谢过程,纠正读者的错误认知。

那么,如何找到核心矛盾呢?我们通常使用一些常用的思维模型来解决。对于简单的事物,我们可以用MECE分析(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涉及人和事的,则可用SQCA模型(情景、冲突、疑问、答案)。

比如在分析一款产品的市场推广问题时,我们可以用MECE分析将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进行拆解,找出可能存在问题的部分;如果是分析一个团队内部的矛盾问题,就可以用SQCA模型来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到核心矛盾点。假设一个团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可以用SQCA模型来分析。首先描述团队当前的工作情景,然后找出其中存在的冲突,如成员之间沟通不畅、任务分配不合理等,接着提出疑问,如如何提高团队沟通效率、如何优化任务分配等,最后给出相应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五、选择适当的身份表达

选择何种身份进行表达,是为了从特定角度回答读者的疑问。如果你以资深人士身份出现,就需要提供身份信息和案例,以影响读者。比如一位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专家写关于投资的文章,他可以分享自己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案例,以及从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让读者更愿意相信他的观点。这位专家可以详细讲述自己在牛市和熊市中的投资策略,以及如何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投资组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读者对投资有更直观的认识。

如果你以同等身份出现,则需从同理心角度出发,先解决情绪问题,再解决逻辑问题。比如两个职场新人交流职场困惑,一方可以先表达对另一方困惑的理解和感同身受,然后再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一位职场新人抱怨工作压力大,任务多,另一位新人可以说:“我特别能理解你,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受,感觉每天都忙不过来。咱们一起分析分析,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解决办法。”然后再一起讨论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

对于涉及多方视角的问题,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更合适。例如在求职者面试中,涉及求职者、HR、业务负责人、老板等视角。选择哪种视角,决定了吸引哪些读者。如果从求职者的视角写文章,就可以分享面试技巧、如何准备简历等内容,吸引正在找工作的读者;如果从HR的视角写,就可以介绍招聘流程、看重求职者哪些能力等,吸引想要了解招聘内幕的读者。再比如在一场医患纠纷事件中,我们可以从患者的视角出发,写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期望;也可以从医生的视角出发,介绍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医生的工作压力。选择不同的视角,就会吸引不同群体的读者。

六、决定表达方式和内容

前面解决了“事”的逻辑,帮助我们定位真正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解决“人”的状态,了解他们的期望。因为有时候,真正的答案可能并不被接受,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基于现状求方法

这类读者强调人群状态(如经济、教育、基础、方法),他们最需要的是信心。比如对于一些想要减肥但又缺乏运动基础的人,我们可以先描述他们当前的身体状态和减肥面临的困难,然后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简单易行的减肥方法,同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开始减肥之旅。我们可以这样写:“很多人想要减肥,但又担心自己没有运动基础,怕坚持不下来。其实不用担心,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运动开始,比如每天散步30分钟,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会看到效果的。”

基于数字求提升

这类读者强调数字提升,他们需要的是方法和步骤。例如在电商运营中,很多商家希望提高店铺的转化率。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影响转化率的因素,然后提供具体的优化步骤,如优化商品详情页、调整价格策略等,帮助他们实现数字提升。我们可以详细介绍如何分析商品详情页的各项指标,如图片质量、文字描述的吸引力等,以及如何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还可以给出不同价格策略的适用场景和效果对比。

基于过往求经验

这类读者强调经验分享,他们渴望被理解。比如一些创业者会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包括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的等。这些经验对于正在创业或有创业想法的人来说非常宝贵,他们能从中获得共鸣和启示。一位创业者可以分享自己在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是如何通过寻找天使投资、优化成本结构等方式度过难关的,让其他创业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有所借鉴。

基于状态求判断

这类读者强调两种状态的抉择,他们需要的是逻辑和方法。比如一个人面临是否跳槽的选择,我们可以从职业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权衡利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们可以列出跳槽和不跳槽各自的优缺点,如跳槽可能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但也可能面临新环境的适应问题;不跳槽则可以保持现有的工作稳定性,但可能发展空间有限。然后根据不同人的情况,给出一些判断的标准和建议。

基于品类求推荐

这类读者强调泛需求,他们需要的是利弊分析。比如在推荐旅游目的地时,我们可以介绍不同目的地的特色、优缺点,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我们可以介绍一个海滨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有美丽的海滩和海鲜美食,但可能在旅游旺季人会比较多;而一个山区小镇则宁静清幽,适合喜欢亲近大自然的人,但交通可能不太便利。通过这样的利弊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做出选择。

七、结语

写作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是对自我思考的完善。“撰写干货”并非为了证明什么,但我们必须将读者放在心上,因为我们的认知都来源于周围人的反馈。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够吸引人们与我们交流,为我们提供反馈,从而促进我们的成长。希望以上分享能帮助大家解决写作难题,写出更多高质量的干货文章。当我们能够运用这些技巧,精准地把握读者的需求,写出有深度、有价值的文章时,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为读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实现写作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