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写毕业论文,如何克服创新性难题?
2024-08-16 16:26:31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太懂大家首次写毕业论文时面对创新性难题的那种焦虑了。在大学生群体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比考试挂科或者担心上课被点名这些事儿影响大多了。好多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的同学,可能从大一一入学就开始琢磨未来毕业论文的方向和内容了,这种提前规划的态度确实值得点赞。不过呢,大家也不用对毕业论文的难度过于焦虑(虽然写论文的时候可能真会大把大把掉头发),也别老纠结“缺乏学术研究经验,怎么实现创新性”这类问题。
万事开头难,别被“创新性”吓倒
对于论文写作新手来说,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动笔是再常见不过的状况了。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导师,一开始也不是就精通论文写作的呀。刚开始接触论文写作,面对“创新性、学术性”这些要求,心里发怵很正常。但要记住,每个人都是从新手起步的,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一般不会要求特别苛刻。当然,这也意味着咱们不能偷懒,必须自己踏踏实实地完成论文。
我就不打算像常规那样去介绍论文选题了,而是结合我自己的写作经验,跟大家分享分享,作为首次写论文的新手,怎样能快速掌握写作的要点和技巧。
很多新手一开始就被“创新性”这三个字给唬住了,整天愁眉苦脸地担心自己的文章没有新意,或者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展开写作思路。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焦虑。咱可以先从查阅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入手(要是还没确定选题,那就参考与专业相关的资料)。
查阅文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主流的学术资源。比如说本学科的核心期刊,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质量有保障,能代表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还有经典著作,那可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蕴含着深厚的学术价值。而且,优先阅读近3 - 5年的研究资料很重要,因为学术研究发展得很快,最新的资料能让你了解到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就拿计算机专业来说吧,技术更新换代极快。如果你研究人工智能相关的课题,去看几十年前的资料,可能就无法跟上当下的发展步伐。而近3 - 5年的研究资料,会涉及到最新的算法、应用场景等内容,能让你站在学科的前沿去思考问题。
认真阅读文献,做好摘录整理是关键
阅读文献可不能走马观花,得仔细读。当在文档里碰到和论文相关的内容时,要随时进行摘录。比如你研究的是市场营销方面的论文,在阅读文献时发现了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精彩论述,那就要马上把它摘录下来。同时使用关键词或标题进行分类整理。像刚才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就可以单独归为一类,方便后续查找和引用。
我有个同学,写论文的时候特别认真地阅读文献。他一开始也和大家一样,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写。但他花了大量时间去阅读相关文献,每读完一篇就做好摘录和整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脑海里的想法越来越多,写作的灵感也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他研究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在阅读文献时,他把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游客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都分别摘录整理。当他开始构思论文时,这些分类好的资料就像一个个宝藏库,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路。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比如结合游客满意度来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策略。所以,大家千万别小看了文献阅读的作用。当你认真读了几十篇文献后,就会发现写作灵感自然而然就来了。大量的文献阅读不仅能激发你的写作思路,还能让你积累丰富的学术观点,就像给你的写作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优秀文献结构,融入自己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和自己论文高度相关的文献,是可以参考其论文结构的。比如说,某篇优秀论文采用了“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结构,这种结构逻辑清晰,很适合用来撰写很多类型的论文,你就可以借鉴。但要注意,不能完全照搬,得把自己的观点和论文主题融入进去。就好比你搭积木,虽然参考了别人的搭建框架,但要用自己的积木来搭建出独一无二的造型。
关于论文的创新点,其实导师们也明白本科生很难实现重大的创新。在撰写论文时,只要你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自圆其说地论证,那就足够了。比如说,你研究的是教育领域的某个问题,你可以结合当下的教育政策和实际教学情况,提出自己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独特见解,然后用合理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哪怕这个见解不是多么惊世骇俗,但只要是你自己思考得出的,并且论证合理,那就是有价值的。
而且,论文中数据的更新或文献引用的全面性,也可以成为你的创新点之一。举个例子,如果你研究的是经济领域的某个课题,之前的研究数据可能是几年前的,你可以收集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更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或者在引用文献时,你不仅引用了大家都熟知的经典文献,还挖掘了一些相对冷门但很有价值的文献,这也能体现出你的论文的独特之处。
比如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以往的研究可能只关注了一些大城市的经济数据。而你通过收集一些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的最新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可能就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这就是数据更新带来的创新。再比如在引用文献时,别人都引用那些著名学者的观点,你却发现了一些在该领域有独特见解但不太知名的学者的文献,将其引用到论文中,也能让你的论文更具特色。
多交流,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除了上述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多和导师、同学交流也非常重要。导师有着丰富的学术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能给你提供很多宝贵的建议。你可以定期向导师汇报你的写作进展,把你遇到的问题和想法跟导师说一说。导师可能会帮你指出你论文中的不足之处,或者给你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我当时写论文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关于研究方法选择的问题。我自己拿不定主意,就去请教导师。导师根据我的研究课题和数据情况,给我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还推荐了一些适合我的方法。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论文的研究方法也更科学合理了。
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不可忽视。大家都处于相同的阶段,可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你们可以组织论文写作小组,定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遇到的困难,听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说不定别人的一句话就能让你茅塞顿开,解决你一直以来的困惑。
我们当时的论文写作小组里,有个同学研究的是社会学方面的课题,他在分析数据时遇到了瓶颈。我们小组的其他同学就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给他提建议,有的从统计学的角度,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他综合大家的建议,找到了新的分析思路,论文也顺利推进了。
反复修改打磨,让论文更上一层楼
完成初稿只是第一步,反复修改打磨论文才能让它更加完善。在修改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检查。
首先是内容方面,检查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过程是否合理。如果发现论点不清晰,就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如果论据不够充分,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补充合适的论据。
比如你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论点,但是只列举了一两个案例作为论据,这显然是不够充分的。你就需要去查找更多的相关案例、数据等,来支持你的论点。
其次是结构方面,看论文的结构是否合理,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比如某个段落和前后段落的逻辑关系不紧密,就要考虑调整段落的顺序或者对内容进行修改,让论文的结构更加严谨。
最后是语言表达方面,检查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避免出现错别字、语病等问题。可以多读几遍论文,感受语言的流畅性,也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语言表达上的问题。
我有个朋友,他的论文初稿写得很有想法,但是语言表达比较混乱。他自己读了好几遍都没发现问题,后来请老师帮忙看。老师指出了很多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他按照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后,论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首次写毕业论文,克服创新性难题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大家按照上述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认真查阅文献、积极思考、多交流、反复修改,就一定能写出一篇有质量、有创新点的毕业论文。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为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