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开篇该怎么写?有哪些策略和实践标准?
2024-12-03 16:32:01

学术论文创作者的核心目标,是借助各类证据来说服受众接纳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进程中,论文的起始段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要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又要树立起自身的权威性。那么,为达成这些目标,文章的开端需要契合哪些特定标准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尽介绍构建有效文章开头的策略与实践。
首要步骤:引述研究内容
在学术论文开篇,必须清晰地向读者呈现研究的主题和内容。要明白,研究主题并非孤立存在于真空之中。向读者阐述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实际上就是在搭建研究的背景框架。这个背景是围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的基石,它能够帮助我们精准地限定研究的范围,为研究方法划定明确的边界。当我们确定背景时,其实也是在对主题进行聚焦,朝着文章的核心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篇探讨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自由保护的文章,其背景可能涵盖特定的法律理论、修正案制定的历史渊源、围绕焚烧国旗的现代争议,或者文本本身所提出的问题等。这些背景信息能够让读者迅速了解该研究在法律领域的位置和意义。再看一个更具体的例证,凯特 - 肖邦的小说《觉醒》在1899年问世时,遭到了评论界的严厉批评。一位评论者在《普罗维登斯杂志》中表示,他担忧这本书可能会“落入年轻人之手,引发他们对成人才能理解的事物的兴趣,并诱发不良的想象和欲望”(150)。另一位评论家在《圣路易斯邮报》上写道:“书中含有许多极不适宜的描述。”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觉醒》是在出版引发的批评和道德争议的大背景下被引入的。通过这样详细的背景引述,读者在一开始就能对研究的大方向和背景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为后续深入理解研究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研究核心
除了全面介绍研究主题,文章开头还得让读者明确中心议题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深入思考自己将探讨哪些问题或难题。可以通过巧妙地提出一个问题来引出观点,也可以直接提出一个论文声明,甚至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即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立刻给出论文将要论证的答案。
以一篇关于纪念堂的文章为例,深入分析纪念堂及其建造过程的档案资料表明,过去或许并非纪念堂的核心主题,而仅仅是一种媒介。文章接着提出问题:“那么,这座建筑传达了何种信息,为何对阵亡将士的校友而言如此重要?”然后给出答案的一部分:“似乎在于,纪念堂是一种教育工具,是19世纪70年代哈佛社会试图通过塑造我们对他们时代的记忆来影响未来的方式。纪念南北战争期间为联邦捐躯的学生和校友是校友向未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但这可能并非其核心宗旨。”虽然完整的观点会在结论中详细呈现,但文章开头必须指明观点的大致方向,引导文章的整体走向。不管是选择提出问题、陈述论点,还是结合这两种方法来聚焦文章,在开头结束时,读者都应该清楚我们写作的具体内容以及背后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可能想要继续阅读下去。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头部分精准地把握核心,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
明确你的读者对象
为读者定位,让他们在讨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意味着在必要时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以便他们理解内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读者缺乏跟随讨论所必需的信息,他们很可能会感到困惑并放弃阅读。
比如在讨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可以这样开头:“在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一对‘星际迷途的恋人’因两个家族间的血仇而被摧毁。这部剧作不仅展现了爱情的悲剧,还揭示了社会偏见与冲突的深刻影响。对于那些不熟悉这部经典作品的人来说,以下是对剧情的简要概述……”通常情况下,为读者提供定位可能只是简单地回答记者的六要素,即谁、什么、在哪里、何时、如何和为什么。这可能包括对事件或待分析文本的简要概述。通过明确读者对象并提供必要的信息,能让不同知识水平的读者都能顺利跟上文章的节奏,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普通爱好者,都能在文章开头找到自己的阅读切入点。
关于开头长度和顺序的问题
开头的长度
开头部分应该多长呢?其长度应与论文整体长度和复杂度相匹配。如果你要撰写一篇五页的论文,分析一篇文章,那么开头应简短,不超过一两段。因为篇幅有限,过长的开头会占用过多的正文空间,导致核心内容无法充分展开。想象一下,如果一篇五页的论文,开头就用了两三页来阐述背景,那么留给核心观点和论证的篇幅就会非常有限,读者很难在有限的篇幅内深入了解研究的重点。而如果要撰写一篇十页的论文,可能就需要几页的篇幅来展开背景和核心议题。篇幅较长的论文往往涉及更复杂的研究内容和更广泛的背景知识,需要更多的篇幅来进行铺垫和引入。例如一篇关于复杂历史事件的十页论文,可能需要详细介绍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相关的政治经济环境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篇幅来阐述清楚。
开头的顺序
开头部分需要按照特定顺序来撰写吗?其实不必,但要保持逻辑性。通常情况下,文章的核心问题或声明会在开头部分的末尾出现,作为文章主体部分的跳板。话题和背景通常相互交织,但背景可能在引入具体话题之前就已经设定好了。也就是说,完成开头部分的顺序是灵活的,应根据你的目的来确定。比如你可能想先通过一个生动的事例引出背景,再逐渐聚焦到具体话题和核心问题;也可能先提出核心问题,然后再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背景介绍。以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为例,可以先讲述一个因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灾难的生动事例,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再介绍当前环境保护的大背景,最后提出核心问题,如如何有效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也可以先直接提出核心问题,如“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相关的背景介绍,如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等。
制定开头策略
关于如何撰写开头,什么样的开头才算好呢?我们可以使用具体事实和信息、关键性的引语、一个问题、一则趣闻或一个生动的形象来开头。但不论选择何种方式开场,都应与核心议题紧密相关。要避免使用无关的引语,因为这可能会误导读者,模糊核心观点。同时要尽量直接且具体,避免以下两种类型的开头:
世界历史(或长距离)式开头
这种开头试图通过冗长的开场白为文章构建背景,例如“自文明生活曙光初现,社会便一直在努力平衡变革与秩序的需求。”这样的开头容易让读者感到冗长和离题,很难在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也无法快速将读者引入到具体的研究主题中。想象一下,读者打开一篇关于某个具体学术问题的论文,看到这样宏大而遥远的开头,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文章到底要讨论什么,从而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
漏斗式开头
漏斗式开头是从宽泛的概念开始,逐渐“收敛”到具体的话题。如果文章是关于公立学校祈祷规定的争议,就不要从宗教这个宽泛的话题开始,而应直接从具体议题入手。从过于宽泛的概念开始,会让读者在一开始感到迷茫,不清楚文章的重点到底在哪里,也会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一篇关于公立学校教育政策的论文,如果开头从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讲起,然后慢慢缩小到公立学校,最后才提到祈祷规定的争议,读者可能在前面冗长的铺垫中就已经失去了耐心,无法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要点。
注意要点
在完成整个草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照证据检验自己的思路,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改变方向或调整最初的想法。此时,我们应回到开头部分,确保它依然为文章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核心。然后根据需要澄清和强化核心观点。要知道,清晰、直接的开头很少能一蹴而就,它们需要经过反复撰写和修改,才能达到吸引读者、树立权威的目标。比如在撰写过程中发现研究重点有所偏移,那么开头部分就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确保与新的研究方向和核心观点保持一致。通过不断地打磨和修改开头,能够让文章在一开始就展现出专业性和吸引力,为整篇论文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术论文的开篇至关重要,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和反复打磨,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满足各项实践标准,这样才能为整篇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吸引读者深入阅读,为研究成果的传播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