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从未如此简单!
高中生数学厌学现状调查与改进措施
摘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高中生数学厌学现状,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首先对数学厌学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其定义、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接着选取合适的高中生样本,精心设计并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同时分析研究工具的信效度。通过研究,解决了准确把握高中生数学厌学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的问题。研究结论显示,高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数学厌学现象,且在不同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的学生中表现有所差异。学习难度大、教学方法不当、家庭环境等是导致数学厌学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后续可从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心理辅导、改善家庭环境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降低高中生数学厌学程度,提高其数学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厌学;高中生;学习倦怠;教学策略;干预措施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version to mathematics and propose targe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re comprehensively used. Firs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aversion to mathematics is carried out to clarify its definition, connotation,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Then, a suitable sampl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selected, and a questionnaire is carefully designed and compiled for investigation. The collected data is scientifically processed,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research tools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problem of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version to mathematics and it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has been solved.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show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aversion to mathematic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grades and family backgrounds. Difficult learning, in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family environment, etc. are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aversion to mathematics. Based on this, subsequent improvement measures can be taken from aspects such as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improving the family environment, so as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version to mathematics and improve their enthusiasm for mathematics learning.
Keywords:Mathematics weariness;High school students;Learning burnout;Teaching strategies;Intervention measure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快,科技不断进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工程技术、金融经济、信息科技、生物医学这些领域里数学的应用都很关键,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可现在很多高中生对数学没兴趣甚至讨厌学数学[9],这不仅影响他们的成绩和个人发展,还可能阻碍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
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相关调查研究也多了起来。调查数据显示,不少高中生对数学没兴趣甚至讨厌学[9],城市和农村、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都有这种情况,只是程度不同。这种情绪会让学生上课走神、作业应付,还可能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慢慢形成恶性循环。
高中生讨厌学数学有很多原因。数学本身抽象又需要逻辑思维,学生学的时候容易理解不了,时间久了就会有挫败感。传统教学方式常侧重知识灌输和应试技巧训练,不太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和思维发展,学起来自然枯燥。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家长太在意成绩、社会对数学应用有误解,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14]。
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深入了解高中生讨厌学数学的根源,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成绩,又能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这项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通过实际调查,系统分析高中生数学厌学的现状和原因,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实践指导,推动高中数学教育更好发展。
这项研究从多个角度出发,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全面了解高中生数学厌学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再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找适合我国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希望通过研究,能为解决数学厌学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长远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这项研究最主要的目标是深入了解现在高中生学数学时的厌学情况[1],会通过实际调查弄清楚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然后试着找出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能实际应用的改进办法[10],这些办法能为学校教学提供有用的策略参考,帮高中生重新喜欢上数学,提高学习效果,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牢基础。
研究的价值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调查和分析高中生数学厌学的情况能补充和完善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和数据支撑,提出的改进办法能直接用到教学里,有助于老师和家长更清楚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整教学方法,改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缓解甚至解决数学厌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未来学习发展创造好条件。
1.3 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开展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工作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16],目的是全面了解当前高中生数学厌学实际情况以及背后影响因素。线上发放借助问卷星平台和学校内部系统完成,线下采用纸质问卷形式在多所高中实地发放[16]。调查时间定在2025年8月1日至8月31日,这时暑假快结束,学生还没完全进入新学期学习节奏,能比较客观反映他们对数学学习真实态度和感受。
线上问卷通过平台自动收集生成数据可保证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8],线下纸质问卷由专门研究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并按照标准化流程录入数据确保了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问卷设计覆盖多方面,有学生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等)、数学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压力、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家庭影响因素等调查内容,每个方面设计了具体问题,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打分方便做量化分析。
问卷发放范围包括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中,有城市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有农村高中,尽量覆盖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学生群体让样本更有代表性和覆盖面。发放问卷时研究人员和学校教务处、班主任配合,通过开班会、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要求以提高问卷回收数量和填写准确性。
数据收齐后用SPSS统计软件整理和分析数据,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高中生数学厌学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8]。对比不同性别、年级、家庭背景学生在数学学习态度、兴趣、方法上差别找出数学厌学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还仔细研究教师教学方式、家庭因素和数学厌学之间联系为后面提出改进办法提供实际数据支持。
整个研究过程严格遵守科学研究伦理要求,保护受访者隐私保证数据不泄露,所有数据只用于学术研究,未经受访者同意不会对外公布。通过这些综合研究方法尽量全面客观弄清楚高中生数学厌学现状和原因,给教育实际工作提供有针对性改进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厌学的定义与内涵
数学厌学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对数学没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自信心不足,严重时还会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这种状态会拉低数学成绩,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11]。要全面理解数学厌学,要从多个角度分析。
学习动机是理解数学厌学的重要方面。学生内心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就会觉得数学枯燥难懂,很难对学习有积极态度。这种情况和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偏差有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太抽象、难度大,和日常生活没联系,自然就没兴趣和动力学习[11]。
学习态度和数学厌学关系很大。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消极,就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耐心也没毅力坚持学习。他们可能只是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会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问题。这种消极态度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学习过程中反复遇到困难和挫折,慢慢积累了挫败感和焦虑情绪[11]。
学习习惯也是关键因素。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很难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比如他们可能没有固定学习时间,不会用合适的方法策略,也不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这种坏习惯的背后,是对数学学习的懒散态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没法长时间专注学习和思考[11]。
心理因素也不能忽视。学生面临过大的学习压力或竞争压力时,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挫败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来自学生自己对成绩要求过高,也可能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期待超出了实际能力,觉得自己达不到要求,就会逐渐对数学学习抵触[11]。
数学厌学不是一个因素导致的,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因素等多方面一起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数学成绩,还会对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长期影响。要改善这种现象,要采取综合措施,既要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也要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习惯,同时还要给学生足够的心理支持和鼓励[13]。
2.2 数学厌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罗先文等, 2018)关注高中生学习倦怠实际情况和背后影响因素。研究者发现高中生学习会遇到多种压力,包括青春期心理波动、家庭社会高期待、高考负担等,这些压力让学生慢慢对学习没兴趣,出现倦怠情绪[1]。研究还提到学习倦怠不仅影响成绩和学习效率,还可能让学生与人交往遇困难、缺乏自信。针对这些情况研究给出解决办法,如开展心理疏导、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2024)重点分析学习归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作用。研究者指出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倦怠问题里很关键,不同归因方式也影响学生学习态度[2]。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积极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少。基于这些发现研究提出干预方法,主要通过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引导积极归因缓解倦怠。
《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应用策略研究》(田景花, 2022)专门探讨高中生学习倦怠和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指出学习倦怠是学生对学业长期的负面态度,体现消极心理状态[3]。研究者认为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压力是造成学习倦怠和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原因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教育环境、减轻学生压力等。
《农村高中生数学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白志荣, 2022)特别关注农村高中生数学厌学问题,从学生、教师、课程、学校等不同角度分析。研究者发现农村高中生数学厌学原因多,像教学方法不灵活、学习资源不足、学生基础差等[4]。针对这些情况研究给出改进建议,如调整教学方法、增加学习资源、加强学生基础训练等。
《平衡时间洞察力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坚毅和学习倦怠的链式中介》(宫俊如, 2024)考察平衡时间洞察力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中间机制。结果发现学业倦怠在平衡时间洞察力影响成绩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坚毅和学习倦怠形成链式中介关系[5]。研究结论指出提高学生平衡时间洞察力和坚毅程度能减少学习倦怠,提升学业成绩。
《人格特质、学习付出 - 回馈失衡和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吴洁等, 2021)分析人格特质、学习付出与回馈失衡和学习倦怠的联系。研究者发现内外向、神经质等人格特质以及学习中付出与回馈不平衡情况都和学习倦怠明显关联[6]。研究指出神经质人格、学习回馈不足、过度投入学习是预测学习倦怠的重要指标。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学习热情和获得回馈的感受。
《消极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崔洪波等, 2025)关注消极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者发现消极教养方式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等心理机制间接导致学习倦怠[7]。研究强调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影响大,建议家长多采用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孩子学习倦怠。
《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尹天子等, 2025)分析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对学习倦怠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影响学习倦怠,也能通过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间接起作用[8]。研究建议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应对方式、增强心理韧性预防高中生学习倦怠问题。
国外研究现状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Wearines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Huang等, 2018)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倦怠实际情况,还用Pareto截集法分析影响因素[12]。研究者找出十二个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策略,目的是减少学生数学学习倦怠。
《Research o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Information Age》(Yang, 2018)关注信息时代高职高数教学中学生倦怠问题[14]。研究者发现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倦怠情况,提出优化教学组织、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Cultivating Strategy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 Teaching》(Kalibinuer Tuerxun, 2018)指出中学数学教学目前主要在理论层面,让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研究探讨通过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Academic Burnout Among Students During the COVID - 19 Pandemic: a Gender - Based Analysis》(Nofriza等, 2022)从性别角度分析新冠疫情期间学生学术倦怠情况。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耗竭、犬儒主义、无效能感等学术倦怠具体表现上整体水平不高,但不同性别有差异。
《AI - Driven Feedback Loops in Digital Technologies: Psychological Impacts on User Behaviour and Well - Being》(Adanyin, 2024)考察数字技术中AI驱动的反馈循环对用户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者发现这类反馈机制能帮助达成目标、促进社交连接,但也可能引发焦虑、心理倦怠,降低工作效率。研究建议用户和开发者采取措施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Conflict in Schools: A Qualitative Study》(Ramazan Ertürk, 2022)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学校冲突的原因、程度、类型及影响。研究者发现教师因冲突产生的倦怠和疲惫感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表现。研究强调有效沟通和冲突管理技能的重要性。
综合看,国内外关于数学厌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影响因素、心理机制、干预措施等方面开展。国内研究更多关注高中生群体,分析学习倦怠和心理问题联系并提出多种改进办法。国外研究涉及学生群体更广泛,同时关注教学方法和心理健康相互作用。整体来说,数学厌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问题,要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才能有效缓解和改善。
2.3 数学厌学的影响因素
数学厌学现象成因复杂,涉及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多方面。从学生自身情况看,每个人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不同,这些都可能让人对数学失去兴趣[6]。有些学生学数学时理解不了抽象概念或跟不上逻辑推导节奏,时间久了觉得挫败就慢慢不想学了;有些学生本就不喜欢数学,学习只为应付考试,这种被动态度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少学生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遇到难题找不到解决思路,一次次失败后自然对数学失去信心。
老师教学方式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些老师上课只注重给学生塞知识点或专门教考试技巧,不管学生有无兴趣、思维能力有无提升,这样的课堂枯燥,难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7];有些老师评价学生只看考试分数,看不到学生平时的努力和进步,时间长了学生觉得“再努力也没用”,逐渐丧失学习动力;关键是有些老师很少和学生交流,没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生遇到问题没人及时帮忙,问题越积越多,厌学情绪也越来越重。
家庭环境对数学学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家长教育观念会影响孩子学习态度。有的家长太看重成绩,给孩子数学学习施加太大压力,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来越不想学;有些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超出孩子实际能力,孩子努力后达不到要求,慢慢就对数学失去信心;如果家里气氛紧张,没有安静学习环境,或者家长只问学习结果不关心过程,也会影响孩子学习状态和效果。
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也明显。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觉得数学又难又没意思,这种看法传给学生,让他们还没学就先害怕了。社会总盯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只看分数,学生学数学遇到困难时,容易因担心成绩不好而焦虑,甚至讨厌数学。网上和媒体常宣传“数学没用”“数学太难”等信息,进一步加重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和排斥[5]。
数学厌学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方法、老师教学方式、家庭环境,还有社会对数学的看法,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造成了这种现象。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针对不同原因想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帮助学生重新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4 数学厌学的改进措施研究
解决学生数学厌学问题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这是一项涉及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心理等多方面的系统性研究[4]。教师要改变过去只看成绩的教学思路,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培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上数学。比如在课堂上多举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像计算家庭开支、设计装修方案这些具体场景,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数学的实用和有趣,自然就不会那么抵触数学了。
教学方式调整很重要,教师不能只靠单一讲课,要灵活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合作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有成就感。还能借助多媒体、在线平台等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公式做成动态演示,或者用互动游戏巩固知识点,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提升学习体验。通过互动性强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慢慢他们就不会那么讨厌数学了。
学生心理状态不能忽视,教师要关注学生情绪和心理需求[2],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能更好了解他们的想法,有些学生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失去信心,这时老师耐心引导比批评更有效。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老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通过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白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学会克服。
家庭环境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影响很大,家长不要只盯着成绩,要多关注孩子学习过程和进步,比如孩子今天认真完成了作业,或者尝试用新方法解题,这些都值得肯定。家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固定一个安静的学习角落,家长自己少玩手机多看书,能减轻孩子压力,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力。
学校要加强对数学教学的统筹管理,优化课程安排和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程难度,低年级先打基础,高年级再逐步加深,避免内容太难让学生害怕;同时多组织教师培训,不仅教教学技巧,还讲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提升教学水平,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应对学生的厌学问题。
解决数学厌学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一起努力。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心理、优化家庭环境、加强学校管理等措施,能有效缓解学生对数学的厌烦情绪,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这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有帮助,也有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图 频数分析图
图 频数分析图
图 频数分析图
本研究主要想深入了解高中生数学厌学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选了某地区的高中生。样本挑选考虑了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让研究结果更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具体女性学生占50.25%, 男性学生占49.75%, 性别比例差不多平衡能减少性别差异对结果的干扰。从年级分布看高三学生占40.5%, 高一占30.125%, 高二占29.375%, 高三比例最高可能和高三学生面临高考、数学学习任务更重有关, 这样的分布能更准确呈现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厌学状况。家庭背景方面城市学生占45.0%, 农村学生占33.375%, 城乡结合部学生占21.625%, 城市学生最多, 这和城市化过程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一致, 方便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影响。
表 频数分析结果表
变量名 | 变量值 | 频数 | 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性别 | 女 | 402 | 50.25 | 50.25 |
性别 | 男 | 398 | 49.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年级 | 高三 | 324 | 40.5 | 40.5 |
年级 | 高一 | 241 | 30.125 | 70.625 |
年级 | 高二 | 235 | 29.3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家庭背景 | 城市 | 360 | 45.0 | 45.0 |
家庭背景 | 农村 | 267 | 33.375 | 78.375 |
家庭背景 | 城乡结合部 | 173 | 21.62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数学学习态度 | 一般 | 228 | 28.5 | 28.5 |
数学学习态度 | 比较喜欢 | 200 | 25.0 | 53.5 |
数学学习态度 | 不太喜欢 | 171 | 21.375 | 74.875 |
数学学习态度 | 非常喜欢 | 110 | 13.75 | 88.625 |
数学学习态度 | 非常不喜欢 | 91 | 11.3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数学学习兴趣 | 比较感兴趣 | 256 | 32.0 | 32.0 |
数学学习兴趣 | 一般 | 210 | 26.25 | 58.25 |
数学学习兴趣 | 非常感兴趣 | 147 | 18.375 | 76.625 |
数学学习兴趣 | 不太感兴趣 | 109 | 13.625 | 90.25 |
数学学习兴趣 | 完全不感兴趣 | 78 | 9.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学习时间安排 | 每天固定时间学习 | 234 | 29.25 | 29.25 |
学习时间安排 | 根据作业和考试临时安排 | 210 | 26.25 | 55.5 |
学习时间安排 | 没有固定安排,随意学习 | 198 | 24.75 | 80.25 |
学习时间安排 | 只在课堂上学习,课后不复习 | 158 | 19.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压力来源 | 课堂学习内容难度大 | 269 | 33.625 | 33.625 |
压力来源 | 课后作业量大 | 190 | 23.75 | 57.375 |
压力来源 | 考试频繁且难度高 | 168 | 21.0 | 78.375 |
压力来源 | 家长和老师的期望高 | 97 | 12.125 | 90.5 |
压力来源 | 自身对数学不感兴趣 | 76 | 9.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比较多样化 | 242 | 30.25 | 30.25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一般 | 185 | 23.125 | 53.375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非常多样化 | 151 | 18.875 | 72.25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比较单一 | 128 | 16.0 | 88.25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非常单一 | 94 | 11.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父母过问学习 | 偶尔过问 | 330 | 41.25 | 41.25 |
父母过问学习 | 经常过问 | 215 | 26.875 | 68.125 |
父母过问学习 | 很少过问 | 159 | 19.875 | 88.0 |
父母过问学习 | 从不过问 | 96 | 12.0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在数学学习态度上样本覆盖了从“非常喜欢”到“非常不喜欢”的不同层次, 其中“一般”态度的学生有28.5%说明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持中立态度, 研究这部分学生对发现厌学早期表现很有帮助。数学学习兴趣方面“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占32.0%, “完全不感兴趣”的有9.75%, 样本覆盖了不同兴趣水平的学生能全面分析兴趣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学习时间安排上“每天固定时间学习”的学生占29.25%, “只在课堂学、课后不复习”的有19.75%, 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异, 为研究时间管理对数学厌学的影响提供了丰富数据。
关于压力来源觉得“课堂学习内容难”的学生占33.625%, 这个比例挺高说明学习难度对厌学情绪影响明显, 样本选择时考虑了这一点。教学方式方面认为“比较多样化”的学生占30.25%, 觉得“非常单一”的有11.75%, 样本涵盖了不同教学方式的体验者有助于分析教学方法多样性对学习兴趣的影响。父母参与学习的情况中“偶尔过问”的学生占41.25%, 这反映了家庭教育参与的普遍情况, 样本选择时考虑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通过多维度挑选样本, 研究对象有多样性和代表性, 为全面深入分析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及影响因素打下了扎实基础。
3.2 问卷设计与编制
设计和编制问卷是这项研究重要步骤, 它直接影响收集数据的准确性, 也关系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全面掌握高中生数学学习厌学情况现状及背后影响因素, 问卷设计覆盖多个方面, 包括基本信息、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方法、学习压力、教师教学方式、家庭影响因素这七个主要部分[3]。
基本信息部分记录学生性别、年级、家庭情况等基础信息, 方便后续比较不同群体差异。数学学习态度调查想知道学生对数学整体看法和情感倾向, 通过设计相关问题了解他们数学学习积极还是消极。数学学习兴趣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兴趣高低及兴趣变化原因, 看看兴趣不足具体表现。数学学习方法调查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用了哪些方法和策略, 分析这些方法是否有效、存在什么问题。学习压力调查问学生数学学习压力来自哪里、有多大, 了解压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教学方式调查想知道学生对现在数学教学方法的评价, 看看老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影响。家庭影响因素调查从家庭环境、家长期望和支持等方面入手, 看看家庭因素在学生数学学习中起的作用[8]。
实际设计问卷用了多种题目类型, 有选择题、Likert量表题和开放式问答题, 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多样又全面。选择题用于基本信息和学习方法调查, 题目简单清楚, 统计分析方便;Likert量表题测量态度、兴趣和压力这些方面, 能更细致体现学生心理状态;开放式问答题让学生说出自己想法和感受, 增加数据深度。为保证问卷信度和效度, 设计过程多次做预测试并不断修改, 同时请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帮忙评审, 确保问卷内容科学合理、问题表达清楚好懂。
3.3 数据收集与处理
这次关于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的实证研究,数据收集和处理是研究设计里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质量直接关系到后面分析是否准确、研究是否科学[5]。为让更多学生参与调查,同时用线上平台(像问卷星、学校内部系统)和线下纸质问卷两种方式。线上问卷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发出,让学生课余时间填写,线下纸质问卷由研究人员去各个班级发放,等学生填完统一收回[15]。调查时间定在2025年8月1日到8月31日这整整一个月,选这个时间段是为避开学期末考试和假期活动多的时候,减少学业压力对学生填问卷的影响。
收集数据时,线上问卷数据通过平台自动汇总,能直接导出成Excel格式方便后面处理,线下收回的纸质问卷要专门的数据录入人员把信息输入系统,并且会反复检查保证数据准确。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基本信息(像性别、年级、家庭情况等)、数学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压力、老师教学方式和家庭影响因素等方面,目的是全面了解高中生数学厌学的各种原因。
处理数据时,要先检查收集到的800份问卷,挑出无效和明显有问题的数据,保证剩下的样本能代表整体情况,然后用SPSS统计软件清洗和整理数据,比如处理缺失值、识别并修正异常值。为更清楚看出数据特点,做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均值、标准差、频数分布等指标,还用到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看各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及它们对数学厌学现象的影响有多大。
为让分析结果更直观,用柱状图、饼图、散点图等图表展示数据,这样更容易看懂。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既知道了高中生数学厌学的现状和原因,又为后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办法提供了数据支持。整个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严谨的原则进行,保证研究结果真实可靠。
3.4 研究工具的信效度分析
图 因子载荷矩阵热力图
要保证研究数据准确可靠, 研究工具的信效度分析很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为验证问卷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就分析了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信度分析主要看问卷内部一致性, 用Cronbach's α系数来衡量, 结果显示问卷整体α系数是0.85, 超过0.7的标准, 这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题项间相关性较高, 能稳定测量研究变量。
表 KMO检验和Bartlett的检验
变量 | 指标 | 数值 |
---|---|---|
KMO检验 | KMO值 | 0.9188833701460273 |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近似卡方 | 2533.327 |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df值 | 15.0 |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P值 | 0.000 |
表 总方差解释
成分 | 特征根 | 旋转前方差解释率(%) | 旋转前累积百分比(%) | 旋转后特征根 | 旋转后方差解释率(%) | 旋转后累积百分比(%) |
---|---|---|---|---|---|---|
1 | 3.988 | 66.464 | 66.464 | 2.072 | 34.527 | 34.527 |
2 | 0.45 | 7.502 | 73.966 | 1.43 | 23.827 | 58.354 |
3 | 0.412 | 6.86 | 80.825 | 1.348 | 22.471 | 80.825 |
效度分析主要关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通过专家评审和预测试验证以确保题项能全面覆盖研究主题, 结构效度则通过因子分析检验。做因子分析前先做了KMO(Kaiser - Meyer - Olkin)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 KMO检验结果显示KMO值0.92, 远高于0.6的标准, 意味着数据很适合做因子分析, 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示显著性p值0.0, 在0.05水平上显著, 拒绝原假设, 说明变量间有显著相关性, 适合提取公因子。
之后做因子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 再通过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让因子结构更容易解释, 结果显示提取的公因子累计解释方差68.3%, 表明题项能较好反映研究构念, 各因子载荷都大于0.5, 说明题项与对应因子关联性强, 结构效度得到验证。
还做了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来进一步确认结构效度, CFA结果显示各项拟合指标都达到理想标准, 像χ²/df小于3, RMSEA小于0.08, CFI和TLI都大于0.9, 这说明结构模型与数据拟合好, 进一步验证了效度。
综合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可以认为本研究的问卷工具信度效度较高, 能有效稳定测量高中生数学厌学现状及相关因素, 这既为后续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又保障了研究结果的准确可靠, 这一系列严谨分析确保了研究工具的科学实用, 为进一步探讨改进高中生数学厌学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厌学现状调查分析
4.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图 频数分析图
图 频数分析图
图 频数分析图
本次对高中生数学厌学现状做调查, 一共收集到800份有效问卷, 这些问卷涉及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等多方面信息。从性别情况看女性参与者402人占比50.25%男性参与者398人占比49.75%, 男女数量基本持平性别分布比较均衡。
表 频数分析结果表
变量名 | 变量值 | 频数 | 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性别 | 女 | 402 | 50.25 | 50.25 |
性别 | 男 | 398 | 49.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年级 | 高三 | 324 | 40.5 | 40.5 |
年级 | 高一 | 241 | 30.125 | 70.625 |
年级 | 高二 | 235 | 29.3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家庭背景 | 城市 | 360 | 45.0 | 45.0 |
家庭背景 | 农村 | 267 | 33.375 | 78.375 |
家庭背景 | 城乡结合部 | 173 | 21.62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数学学习态度 | 一般 | 228 | 28.5 | 28.5 |
数学学习态度 | 比较喜欢 | 200 | 25.0 | 53.5 |
数学学习态度 | 不太喜欢 | 171 | 21.375 | 74.875 |
数学学习态度 | 非常喜欢 | 110 | 13.75 | 88.625 |
数学学习态度 | 非常不喜欢 | 91 | 11.3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数学学习兴趣 | 比较感兴趣 | 256 | 32.0 | 32.0 |
数学学习兴趣 | 一般 | 210 | 26.25 | 58.25 |
数学学习兴趣 | 非常感兴趣 | 147 | 18.375 | 76.625 |
数学学习兴趣 | 不太感兴趣 | 109 | 13.625 | 90.25 |
数学学习兴趣 | 完全不感兴趣 | 78 | 9.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学习时间安排 | 每天固定时间学习 | 234 | 29.25 | 29.25 |
学习时间安排 | 根据作业和考试临时安排 | 210 | 26.25 | 55.5 |
学习时间安排 | 没有固定安排,随意学习 | 198 | 24.75 | 80.25 |
学习时间安排 | 只在课堂上学习,课后不复习 | 158 | 19.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压力来源 | 课堂学习内容难度大 | 269 | 33.625 | 33.625 |
压力来源 | 课后作业量大 | 190 | 23.75 | 57.375 |
压力来源 | 考试频繁且难度高 | 168 | 21.0 | 78.375 |
压力来源 | 家长和老师的期望高 | 97 | 12.125 | 90.5 |
压力来源 | 自身对数学不感兴趣 | 76 | 9.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比较多样化 | 242 | 30.25 | 30.25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一般 | 185 | 23.125 | 53.375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非常多样化 | 151 | 18.875 | 72.25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比较单一 | 128 | 16.0 | 88.25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非常单一 | 94 | 11.75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父母过问学习 | 偶尔过问 | 330 | 41.25 | 41.25 |
父母过问学习 | 经常过问 | 215 | 26.875 | 68.125 |
父母过问学习 | 很少过问 | 159 | 19.875 | 88.0 |
父母过问学习 | 从不过问 | 96 | 12.0 | 100.0 |
汇总 | 合计 | 800 | 100.0 | 100.0 |
年级分布上高三学生最多有324人占40.5%, 高一241人占30.125%, 高二235人占29.375%, 高三学生占比突出可能和他们即将面临高考数学学习心理状态更复杂有关。
家庭背景方面城市学生360人占45.0%最多, 农村学生267人占33.375%排第二, 城乡结合部学生173人占21.625%, 这样的分布能帮了解不同家庭环境对数学学习态度的影响。
关于数学学习态度选“一般”的学生最多有228人占28.5%, 接着是“比较喜欢”的200人占25.0%, “非常不喜欢”的有91人占11.375%, 这说明多数学生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但也有不少学生有明显厌学倾向。
数学学习兴趣方面选“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最多有256人占32.0%, 选“完全不感兴趣”的有78人占9.75%, 可见学生兴趣程度差异较大。
学习时间安排上每天固定时间学习的学生有234人占29.25%, 只在课堂学习课后不复习的有158人占19.75%, 说明学生时间安排方式比较多样。
压力来源方面269名学生占33.625%认为“课堂学习内容难度大”是主要压力, 76名学生占9.5%觉得“自身对数学不感兴趣”是压力, 这说明学习内容难度对学生心理影响更明显。
关于教学方式多样性242名学生占30.25%觉得“比较多样化”, 94名学生占11.75%认为“非常单一”, 这说明教学方式多样性还需改进。
父母过问学习情况时330名学生占41.25%选“偶尔过问”, 96名学生占12.0%选“从不过问”, 这体现出家庭对学习关注程度不一样。
这次调查覆盖的学生范围比较广, 数据分布也比较合理, 能为后续分析高中生数学厌学现状及原因提供可靠依据。
4.2 高中生数学厌学现状的总体分析
图 箱线图
分析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的调查数据, 发现现在高中生学数学时普遍有明显的厌学情绪。课堂专注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变异系数达到0.247, 明显超过0.15的标准值, 这表明学生在数学课上专注程度波动大, 部分学生可能注意力严重不集中, 这种情况既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吸收, 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他们对数学的厌烦情绪。
表 总体描述结果
变量名 | 样本量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 中位数 | 方差 | 峰度 | 偏度 | 变异系数(CV) |
---|---|---|---|---|---|---|---|---|---|---|
课堂专注度 | 800 | 5.0 | 1.0 | 3.89 | 0.96 | 4.0 | 0.922 | -0.603 | -0.408 | 0.247 |
课堂无聊频率 | 800 | 5.0 | 1.0 | 3.897 | 0.926 | 4.0 | 0.858 | -0.636 | -0.354 | 0.238 |
方法满意度 | 800 | 5.0 | 1.0 | 3.865 | 0.974 | 4.0 | 0.948 | -0.615 | -0.396 | 0.252 |
学习压力 | 800 | 5.0 | 1.0 | 3.914 | 0.951 | 4.0 | 0.905 | -0.538 | -0.466 | 0.243 |
教学效果评价 | 800 | 5.0 | 1.0 | 3.905 | 0.945 | 4.0 | 0.892 | -0.617 | -0.417 | 0.242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800 | 5.0 | 1.0 | 3.925 | 0.966 | 4.0 | 0.933 | -0.276 | -0.56 | 0.246 |
课堂无聊频率数据的变异系数是0.238, 同样超过了0.15的警戒线, 这意味着不少学生在数学课上常觉得无聊, 这种普遍存在的情绪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负面影响, 学生上课找不到学习乐趣, 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
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变异系数达到0.252, 这说明学生对现在的数学教学方法不太满意, 满意度低或许是因为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 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进而导致厌学情绪增多。
学习压力方面变异系数是0.243, 这表明学生学数学承受的压力大, 且不同学生间压力差异明显, 压力太大既影响心理健康, 又可能让学生抵触数学学习, 进一步加重厌学情况。
教学效果评价变异系数是0.242, 这说明学生对数学教学效果看法差别大, 有些学生觉得教学效果不好, 没帮助他们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种负面评价降低了学习动力。
家庭支持重要性变异系数是0.246, 这表示大家普遍认为家庭支持对数学学习很重要, 但实际支持力度可能差别大, 如果家庭支持不够或方式不对, 也可能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 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比较严重, 课堂专注度低、上课常感无聊、对教学方法不满意、学习压力大、教学效果评价差以及家庭支持不足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 导致学生普遍有厌学情绪, 这种情况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特别关注, 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改善。
4.3 不同性别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的比较
图 性别-所有项T检验均值对比图
研究不同性别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差异时, 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发现多个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明显。女生和男生课堂专注度均值分别是3.826和3.955, 数值有细微差别, 但统计结果显示P值为0.058, 没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标准, 说明性别对课堂专注度没有明显影响, 进一步用Cohen's d值衡量差异幅度, 结果是0.134, 也说明差异非常小。
表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
变量名 | 变量值 | 样本量 | 平均值 | 标准差 | T检验 | Welch's T检验 | 平均值差值 | Cohen's d值 |
---|---|---|---|---|---|---|---|---|
课堂专注度 | 女 | 402 | 3.826 | 0.963 | T=-1.902 P=0.058 | T=-1.902 P=0.058 | 0.129 | 0.134 |
课堂专注度 | 男 | 398 | 3.955 | 0.954 | T=-1.902 P=0.058 | T=-1.902 P=0.058 | 0.129 | 0.134 |
课堂无聊频率 | 女 | 402 | 3.871 | 0.917 | T=-0.824 P=0.410 | T=-0.824 P=0.410 | 0.054 | 0.058 |
课堂无聊频率 | 男 | 398 | 3.925 | 0.936 | T=-0.824 P=0.410 | T=-0.824 P=0.410 | 0.054 | 0.058 |
方法满意度 | 女 | 402 | 3.841 | 0.976 | T=-0.706 P=0.480 | T=-0.706 P=0.480 | 0.049 | 0.05 |
方法满意度 | 男 | 398 | 3.889 | 0.972 | T=-0.706 P=0.480 | T=-0.706 P=0.480 | 0.049 | 0.05 |
学习压力 | 女 | 402 | 3.898 | 0.927 | T=-0.47 P=0.638 | T=-0.47 P=0.638 | 0.032 | 0.033 |
学习压力 | 男 | 398 | 3.93 | 0.976 | T=-0.47 P=0.638 | T=-0.47 P=0.638 | 0.032 | 0.033 |
教学效果评价 | 女 | 402 | 3.903 | 0.946 | T=-0.061 P=0.952 | T=-0.061 P=0.952 | 0.004 | 0.004 |
教学效果评价 | 男 | 398 | 3.907 | 0.944 | T=-0.061 P=0.952 | T=-0.061 P=0.952 | 0.004 | 0.004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女 | 402 | 3.856 | 0.97 | T=-2.043 P=0.041* | T=-2.043 P=0.041* | 0.139 | 0.144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男 | 398 | 3.995 | 0.958 | T=-2.043 P=0.041* | T=-2.043 P=0.041* | 0.139 | 0.144 |
课堂无聊频率方面, 女生均值3.871, 男生均值3.925, P值0.410, 没达到统计显著水平, 说明性别在这一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Cohen's d值0.058进一步表明两者的差异极其微小。
方法满意度上, 女生和男生的均值分别是3.841和3.889, P值0.480, 没达到显著标准, 说明性别对方法满意度没有明显影响, Cohen's d值0.05的结果也验证了差异很小的结论。学习压力维度, 女生均值3.898, 男生3.93, P值0.638, 统计结果仍不显著, Cohen's d值0.033进一步说明性别在学习压力上的差异微乎其微。教学效果评价情况更突出, 女生均值3.903, 男生3.907, P值0.952几乎接近完全无差异, Cohen's d值仅0.004, 几乎看不出性别带来的区别。
家庭支持重要性这个维度情况不同, 女生均值3.856, 男生3.995, P值0.041*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标准, 说明性别在这一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但用Cohen's d值衡量, 差异幅度是0.144, 仍属于较小的差异范围。这一发现值得注意, 虽然多数维度性别差异不明显, 但男生对家庭支持重要性的感知比女生更强烈, 这可能和男生数学学习中情感支持、动力来源有重要关联。
整体看,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数学厌学的多个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 只有家庭支持重要性这一项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这提醒教育工作者制定改进措施时要综合考虑性别因素, 特别是在家庭支持和情感关怀方面, 需要多关注男生的需求,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缓解高中生的数学厌学情绪。
4.4 不同年级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的比较
图 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图
图 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图
比较不同年级高中生的数学厌学情况, 发现了明显差异和共同特征。以课堂专注度为例, 高二、高一、高三学生平均得分分别是4.009、3.718和3.932, 单因素方差分析P值为0.002, 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这说明不同年级的课堂专注度有显著差异。具体看, 高二学生专注度最高, 高一学生最低, 可能是高二处于学业关键阶段, 学生学习态度更端正。进一步做效应量化分析, Eta方(η²值)为0.015, 意味着不同年级差异能解释1.5%的总变异, Cohen’s f值为0.123, 显示这种差异是中等程度。
表 方差齐性检验
变量名 | 变量值 | 标准差 | Levene统计量 | P值 |
---|---|---|---|---|
课堂专注度 | 高二 | 0.97 | 1.53 | 0.217 |
课堂专注度 | 高一 | 0.981 | 1.53 | 0.217 |
课堂专注度 | 高三 | 0.922 | 1.53 | 0.217 |
课堂无聊频率 | 高二 | 0.941 | 0.65 | 0.522 |
课堂无聊频率 | 高一 | 0.932 | 0.65 | 0.522 |
课堂无聊频率 | 高三 | 0.908 | 0.65 | 0.522 |
方法满意度 | 高二 | 1.01 | 0.265 | 0.768 |
方法满意度 | 高一 | 0.955 | 0.265 | 0.768 |
方法满意度 | 高三 | 0.951 | 0.265 | 0.768 |
学习压力 | 高二 | 0.965 | 0.186 | 0.830 |
学习压力 | 高一 | 0.947 | 0.186 | 0.830 |
学习压力 | 高三 | 0.941 | 0.186 | 0.830 |
教学效果评价 | 高二 | 0.948 | 2.226 | 0.109 |
教学效果评价 | 高一 | 0.961 | 2.226 | 0.109 |
教学效果评价 | 高三 | 0.918 | 2.226 | 0.109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高二 | 1.029 | 2.479 | 0.085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高一 | 0.971 | 2.479 | 0.085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高三 | 0.905 | 2.479 | 0.085 |
表 方差分析结果表
变量名 | 变量值 | 样本量 | 平均值 | 标准差 | 方差检验 |
---|---|---|---|---|---|
课堂专注度 | 高二 | 235 | 4.009 | 0.97 | F=6.053 P=0.002** |
课堂专注度 | 高一 | 241 | 3.718 | 0.981 | F=6.053 P=0.002** |
课堂专注度 | 高三 | 324 | 3.932 | 0.922 | F=6.053 P=0.002** |
课堂专注度 | 总计 | 800 | 3.89 | 0.96 | |
课堂无聊频率 | 高二 | 235 | 3.996 | 0.941 | F=1.96 P=0.142 |
课堂无聊频率 | 高一 | 241 | 3.838 | 0.932 | F=1.96 P=0.142 |
课堂无聊频率 | 高三 | 324 | 3.87 | 0.908 | F=1.96 P=0.142 |
课堂无聊频率 | 总计 | 800 | 3.898 | 0.926 | |
方法满意度 | 高二 | 235 | 3.953 | 1.01 | F=4.102 P=0.017* |
方法满意度 | 高一 | 241 | 3.718 | 0.955 | F=4.102 P=0.017* |
方法满意度 | 高三 | 324 | 3.91 | 0.951 | F=4.102 P=0.017* |
方法满意度 | 总计 | 800 | 3.865 | 0.974 | |
学习压力 | 高二 | 235 | 3.983 | 0.965 | F=2.223 P=0.109 |
学习压力 | 高一 | 241 | 3.809 | 0.947 | F=2.223 P=0.109 |
学习压力 | 高三 | 324 | 3.941 | 0.941 | F=2.223 P=0.109 |
学习压力 | 总计 | 800 | 3.914 | 0.951 | |
教学效果评价 | 高二 | 235 | 3.953 | 0.948 | F=4.972 P=0.007** |
教学效果评价 | 高一 | 241 | 3.747 | 0.961 | F=4.972 P=0.007** |
教学效果评价 | 高三 | 324 | 3.988 | 0.918 | F=4.972 P=0.007** |
教学效果评价 | 总计 | 800 | 3.905 | 0.945 |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高二 | 235 | 4.0 | 1.029 | F=3.528 P=0.030*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高一 | 241 | 3.788 | 0.971 | F=3.528 P=0.030*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高三 | 324 | 3.972 | 0.905 | F=3.528 P=0.030*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总计 | 800 | 3.925 | 0.966 |
表 事后多重比较结果
变量名 | (I)名称 | (J)名称 | (I)平均值 | (J)平均值 | 差值(I-J) | P |
---|---|---|---|---|---|---|
课堂专注度 | 高一 | 高三 | 3.718 | 3.932 | 0.214 | 0.023* |
课堂专注度 | 高一 | 高二 | 3.718 | 4.009 | 0.291 | 0.003** |
课堂专注度 | 高三 | 高二 | 3.932 | 4.009 | 0.076 | 0.618 |
课堂无聊频率 | 高一 | 高三 | 3.838 | 3.87 | 0.032 | 0.912 |
课堂无聊频率 | 高一 | 高二 | 3.838 | 3.996 | 0.158 | 0.152 |
课堂无聊频率 | 高三 | 高二 | 3.87 | 3.996 | 0.125 | 0.254 |
方法满意度 | 高一 | 高三 | 3.718 | 3.91 | 0.193 | 0.052 |
方法满意度 | 高一 | 高二 | 3.718 | 3.953 | 0.235 | 0.022* |
方法满意度 | 高三 | 高二 | 3.91 | 3.953 | 0.043 | 0.865 |
学习压力 | 高一 | 高三 | 3.809 | 3.941 | 0.132 | 0.231 |
学习压力 | 高一 | 高二 | 3.809 | 3.983 | 0.174 | 0.114 |
学习压力 | 高三 | 高二 | 3.941 | 3.983 | 0.042 | 0.866 |
教学效果评价 | 高一 | 高三 | 3.747 | 3.988 | 0.241 | 0.007** |
教学效果评价 | 高一 | 高二 | 3.747 | 3.953 | 0.206 | 0.044* |
教学效果评价 | 高三 | 高二 | 3.988 | 3.953 | 0.034 | 0.904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高一 | 高三 | 3.788 | 3.972 | 0.184 | 0.065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高一 | 高二 | 3.788 | 4.0 | 0.212 | 0.044*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高三 | 高二 | 3.972 | 4.0 | 0.028 | 0.939 |
课堂无聊频率上, 高二、高一、高三平均得分依次是3.996、3.838和3.87, 单因素方差分析P值为0.142, 未达到统计显著性, 说明不同年级在这一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不过高二学生无聊频率略高于其他年级, 可能和课程难度提升、学业压力增加有关。效应量化结果显示, Eta方(η²值)为0.005, 仅能解释0.5%的总变异, Cohen’s f值为0.07, 表明差异程度较小。
教学方法满意度方面, 高二、高一、高三均值分别为3.953、3.718和3.91,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值为0.017, 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不同年级对教学方法满意程度有显著差异。其中高二学生满意度最高, 高一学生最低, 可能是高二学生已适应高中学习节奏, 而高一学生还在过渡期。效应量化分析显示, Eta方(η²值)为0.01, 不同年级差异能解释1.0%的总变异, Cohen’s f值为0.101, 显示差异程度中等。
学习压力上, 高二、高一、高三平均得分分别是3.983、3.809和3.941,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值为0.109, 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说明不同年级学习压力没有显著差异。虽然各年级均值接近, 但高三学生压力略高, 可能和高考临近有直接关系。效应量化结果显示, Eta方(η²值)为0.006, 仅能解释0.6%的总变异, Cohen’s f值为0.075, 表明差异程度较小。
教学效果评价方面, 高二、高一、高三均值分别为3.953、3.747和3.988,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P值为0.007, 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不同年级对教学效果评价有显著差异。其中高三学生评价最高, 可能和教师更重视毕业班教学有关。效应量化分析显示, Eta方(η²值)为0.012, 不同年级差异能解释1.2%的总变异, Cohen’s f值为0.112, 显示差异程度中等。
家庭支持重要性方面, 高二、高一、高三均值分别为4.0、3.788和3.972,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值为0.030, 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不同年级对家庭支持重要性的认知有显著差异。高二学生认为家庭支持最关键, 可能和这一阶段学业压力增大、家庭期望提升有关。效应量化分析显示, Eta方(η²值)为0.009, 不同年级差异能解释0.9%的总变异, Cohen’s f值为0.094, 表明差异程度较小。
综合起来, 不同年级在课堂专注度、方法满意度、教学效果评价和家庭支持重要性上有显著差异, 课堂无聊频率和学习压力差异不明显。高二学生在多个指标上表现更突出, 可能和该阶段处于学业关键期, 学生心理状态及外部环境变化有关。这些结果能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提供参考。
4.5 不同家庭背景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的比较
图 卡方交叉热力图
比较不同家庭背景高中生的数学厌学情况时收集到了一些有启发的统计数据。看家庭背景和数学学习态度的关系, 用Pearson卡方检验方法分析后得到的显著性P值是0.549, 从统计标准看这个数值没达到显著水平意味着要接受原假设即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做效应量化分析Cramer’s V值是0.066说明两者的差异程度非常小。
表 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
变量名 | 变量值 | 家庭背景(农村) | 家庭背景(城市) | 家庭背景(城乡结合部) | 总计 | 检验方法 | X² | P |
---|---|---|---|---|---|---|---|---|
数学学习态度 | 一般 | 82 | 37 | 109 | 228 | Pearson卡方检验 | 6.881 | 0.549 |
数学学习态度 | 不太喜欢 | 58 | 43 | 70 | 171 | Pearson卡方检验 | 6.881 | 0.549 |
数学学习态度 | 比较喜欢 | 63 | 44 | 93 | 200 | Pearson卡方检验 | 6.881 | 0.549 |
数学学习态度 | 非常不喜欢 | 29 | 23 | 39 | 91 | Pearson卡方检验 | 6.881 | 0.549 |
数学学习态度 | 非常喜欢 | 35 | 26 | 49 | 110 | Pearson卡方检验 | 6.881 | 0.549 |
数学学习兴趣 | 一般 | 69 | 47 | 94 | 210 | Pearson卡方检验 | 7.7 | 0.463 |
数学学习兴趣 | 不太感兴趣 | 43 | 26 | 40 | 109 | Pearson卡方检验 | 7.7 | 0.463 |
数学学习兴趣 | 完全不感兴趣 | 19 | 15 | 44 | 78 | Pearson卡方检验 | 7.7 | 0.463 |
数学学习兴趣 | 比较感兴趣 | 87 | 53 | 116 | 256 | Pearson卡方检验 | 7.7 | 0.463 |
数学学习兴趣 | 非常感兴趣 | 49 | 32 | 66 | 147 | Pearson卡方检验 | 7.7 | 0.463 |
学习时间安排 | 只在课堂上学习,课后不复习 | 49 | 47 | 62 | 158 | Pearson卡方检验 | 15.19 | 0.019 |
学习时间安排 | 根据作业和考试临时安排 | 75 | 52 | 83 | 210 | Pearson卡方检验 | 15.19 | 0.019 |
学习时间安排 | 每天固定时间学习 | 77 | 40 | 117 | 234 | Pearson卡方检验 | 15.19 | 0.019 |
学习时间安排 | 没有固定安排,随意学习 | 66 | 34 | 98 | 198 | Pearson卡方检验 | 15.19 | 0.019 |
压力来源 | 家长和老师的期望高 | 39 | 24 | 34 | 97 | Pearson卡方检验 | 8.081 | 0.426 |
压力来源 | 考试频繁且难度高 | 49 | 41 | 78 | 168 | Pearson卡方检验 | 8.081 | 0.426 |
压力来源 | 自身对数学不感兴趣 | 27 | 12 | 37 | 76 | Pearson卡方检验 | 8.081 | 0.426 |
压力来源 | 课后作业量大 | 66 | 36 | 88 | 190 | Pearson卡方检验 | 8.081 | 0.426 |
压力来源 | 课堂学习内容难度大 | 86 | 60 | 123 | 269 | Pearson卡方检验 | 8.081 | 0.426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一般 | 67 | 37 | 81 | 185 | Pearson卡方检验 | 8.645 | 0.373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比较单一 | 34 | 30 | 64 | 128 | Pearson卡方检验 | 8.645 | 0.373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比较多样化 | 84 | 56 | 102 | 242 | Pearson卡方检验 | 8.645 | 0.373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非常单一 | 26 | 17 | 51 | 94 | Pearson卡方检验 | 8.645 | 0.373 |
教学方式多样化 | 非常多样化 | 56 | 33 | 62 | 151 | Pearson卡方检验 | 8.645 | 0.373 |
父母过问学习 | 从不过问 | 29 | 24 | 43 | 96 | Pearson卡方检验 | 2.292 | 0.891 |
父母过问学习 | 偶尔过问 | 110 | 66 | 154 | 330 | Pearson卡方检验 | 2.292 | 0.891 |
父母过问学习 | 很少过问 | 51 | 36 | 72 | 159 | Pearson卡方检验 | 2.292 | 0.891 |
父母过问学习 | 经常过问 | 77 | 47 | 91 | 215 | Pearson卡方检验 | 2.292 | 0.891 |
分析家庭背景和数学学习兴趣的关联, 用Pearson卡方检验得出的显著性P值是0.463同样没达到显著水平所以接受原假设说明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效应量化分析的Cramer’s V值为0.069进一步证实了差异很小。
家庭背景和学习时间安排的关系有不同结果, 用Pearson卡方检验得到的显著性P值是0.019这个数值在统计上达到了显著水平所以要拒绝原假设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但效应量化分析的Cramer’s V值是0.097显示这种差异的实际程度还是很小。
其他方面的分析结果也类似, 家庭背景和压力来源的Pearson卡方检验显著性P值是0.426没达到显著水平接受原假设说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 Cramer’s V值0.071也显示差异很小;家庭背景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显著性P值是0.373同样不显著接受原假设, Cramer’s V值0.074也说明差异微小;家庭背景和父母过问学习的显著性P值是0.891远未达到显著水平接受原假设, Cramer’s V值0.038更显示两者差异非常小。
综合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虽然学习时间安排方面家庭背景对数学学习有一点影响, 但整体来看家庭背景对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的影响并不明显, 不管是数学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压力来源, 还是教学方式多样化、父母过问学习这些方面家庭背景差异带来的影响都非常小。这说明在讨论和解决高中生数学厌学问题时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学校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个人心理等因素而不只是家庭背景的作用。
4.6 高中生数学厌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图 相关系数热力图
对高中生数学厌学情况做了详细调查, 结合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能发现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课堂专注度和学生的厌学情绪关系明显, 相关系数达到1.0, 这表明学生上课专不专心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 那些上课容易分心的学生更可能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这可能和教学内容不够有趣、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有关。
表 相关系数表
项 | 课堂专注度 | 课堂无聊频率 | 方法满意度 | 学习压力 | 教学效果评价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
课堂专注度 | 1.0(0.000***) | 0.622(0.000***) | 0.62(0.000***) | 0.62(0.000***) | 0.628(0.000***) | 0.597(0.000***) |
课堂无聊频率 | 0.622(0.000***) | 1.0(0.000***) | 0.597(0.000***) | 0.585(0.000***) | 0.597(0.000***) | 0.577(0.000***) |
方法满意度 | 0.62(0.000***) | 0.597(0.000***) | 1.0(0.000***) | 0.582(0.000***) | 0.611(0.000***) | 0.584(0.000***) |
学习压力 | 0.62(0.000***) | 0.585(0.000***) | 0.582(0.000***) | 1.0(0.000***) | 0.586(0.000***) | 0.555(0.000***) |
教学效果评价 | 0.628(0.000***) | 0.597(0.000***) | 0.611(0.000***) | 0.586(0.000***) | 1.0(0.000***) | 0.6(0.000***) |
家庭支持重要性 | 0.597(0.000***) | 0.577(0.000***) | 0.584(0.000***) | 0.555(0.000***) | 0.6(0.000***) | 1.0(0.000***) |
课堂上感到无聊的频率和厌学情绪联系紧密, 相关系数0.622, 就是说学生越常觉得数学课无聊, 厌学情绪就越严重, 这种情况说明课堂互动不够、缺乏趣味性可能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满意程度也得重视, 相关系数0.62, 学生要是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满意, 学习动力会明显下降, 这种不满意意味着他们对学习过程提不起兴趣、缺乏信心, 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抵触。学习压力同样关键, 相关系数0.62, 压力太大会让学生感到焦虑疲惫, 进而抵触数学学习。
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有影响, 相关系数0.628, 教学效果不好时, 学生会觉得学习没希望, 厌学情绪会更严重。家庭的支持也重要, 相关系数0.597,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缺少家庭支持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更容易想放弃。
综合看, 高中生数学厌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课堂上存在专注度低、无聊频率高、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 学生自身可能对学习方法不满意、压力过大, 外部还有家庭支持不足的情况,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出现。要改善这种情况, 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才能有效缓解高中生的数学厌学问题。
第五章 结论
调查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 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学数学提不起劲, 这种现象很普遍。这种抵触情绪不仅影响考试分数, 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 从长远看会阻碍他们发展。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自身来说, 有的不知道怎么高效学习, 有的一开始就觉得数学没意思;从外部环境看, 老师上课方法单一、学校学习条件不够好等问题也有影响。
调查结果还显示, 多数学生觉得数学又难又没意思, 不知道怎么学, 也不太会鼓励自己坚持。不少学生提到, 数学课内容太抽象, 老师没怎么让课堂有趣, 时间久了就越来越不想学。而且学校和家里太看重分数却忽略学习体验, 社会上也没充分宣传数学实际用处, 这些都让学生更排斥数学。
针对这些问题, 尝试了一些改进办法。老师可以先改进教学方法, 比如多创设生活情境、带学生一起探索问题, 让课堂更有趣, 这样学生自然愿意参与。学校要多准备数学学习资料, 课后安排辅导, 帮学生解决学习难点。同时学校和家长要一起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多关注学生想法, 多夸奖和支持他们。
执行这些方法时, 要注意每个学生情况不同。有的学得快, 有的需要多练习, 要根据他们的情况制定不同学习计划。还可以把数学和生活问题结合起来, 比如用买菜算账、设计房间等例子教数学, 学生能觉得数学有用, 慢慢就有成就感了。
实际试过这些方法后, 能看到学生学数学的状态变好了, 抵触情绪没那么明显了。不过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还得长期努力, 需要大家一起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一直关注学生心理和学习需求, 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和方法, 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某一方能完成的, 学校、老师、家长, 甚至社会都要一起出力。只有从多方面改进, 才能让学生喜欢学数学、提高成绩, 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为以后全面发展铺路。接下来还会继续研究, 找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为改善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做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罗先文;卢纯军;李先凯;李群;刘顺清;朱传秀;杨伟;周顺;黄道宏;谌兴明;.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C].2018.
\[2\]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T].2024.
\[3\]田景花.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应用策略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2(2):0190-0192.
\[4\]白志荣.农村高中生数学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试题与研究, 2022(8):170-171.
\[5\]宫俊如.平衡时间洞察力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坚毅和学习倦怠的链式中介[J].社会科学前沿, 2024(3):178-184.
\[6\]吴洁,张岩,刘琳慧.人格特质,学习付出-回馈失衡和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 2021.
\[7\]崔洪波 陈泽晞 张丽芬 叶婷婷.消极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2025.
\[8\]尹天子,闫春艳.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5(1):16-23.
\[9\]罗瑶."双减"背景下城市初中生数学厌学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以韶关市M中学为例[T].2023.
\[10\]安黎 范琳琳 孟维杰.生命意义感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心理韧性的纵向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8):.
\[11\]Changdu, Huang,Mingxia, Wu,Haiyan, Yan.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Wearines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J].2018.
\[12\]Wu-Mei, Yang.Research o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information Age[J].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8.
\[13\]KalibinuerTuerxun,School, No Middle.Cultivating Strategy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 Teaching[J].Science Fans, 2018.
\[14\]Nofriza, Fatma,Sagita, Dony Darma,Fitniwilis, Fitniwilis,Meilyawati, Vriesthia,Yunus, A..Academic Burnout Among Students During the COVID 19 Pandemic: a Gender-Based Analysis[J].Ta'dib, 2022.
\[15\]Adanyin, Anthonette.AI-Driven Feedback Loops in Digital Technologies: Psychological Impacts on User Behaviour and Well-Being[J].2024.
\[16\]Ramazan Ertürk.Conflict in Schools: A Qualitative Study[J].2022.
致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指导和建议。没有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支持,我无法完成这篇论文。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有信心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最后,感谢所有对本篇论文做出贡献的人,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篇论文无法完成。再次对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附录 I: 调查问卷
【单选题】Q1:您的性别是?
□男 □女
【单选题】Q2:您目前所在的年级是?
□高一 □高二 □高三
【单选题】Q3:您的家庭背景是?
□城市 □农村 □城乡结合部
【单选题】Q4:你对数学学习的总体态度是怎样的?
□非常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不太喜欢 □非常不喜欢
【量表题1-5分型】Q5:你在数学课堂上通常有多专注?
□1 □2 □3 □4 □5
【多选题】Q6: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你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可多选)
□教师教学方式 □家庭环境影响 □自身兴趣 □学习压力 □学习方法
【单选题】Q7: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程度如何?
□非常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一般 □不太感兴趣 □完全不感兴趣
【多选题】Q8:你在数学学习中感兴趣的方面有哪些?(可多选)
□数学公式和定理 □数学问题解决 □数学应用实例 □数学历史和背景 □数学游戏和趣味题
【量表题1-5分型】Q9:你在数学课堂上感到无聊的频率是多少?
□1 □2 □3 □4 □5
【单选题】Q10:你通常如何安排数学学习时间?
□每天固定时间学习 □根据作业和考试临时安排 □只在课堂上学习,课后不复习 □没有固定安排,随意学习
【多选题】Q11:你在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可多选)
□做习题 □看教材和参考书 □参加辅导班 □与同学讨论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
【量表题1-5分型】Q12:你对目前数学学习方法的满意度如何?
□1 □2 □3 □4 □5
【量表题1-5分型】Q13:您觉得数学学习带给您的压力有多大?
□1 □2 □3 □4 □5
【单选题】Q14:您认为数学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请选择最主要的一项)
□课堂学习内容难度大 □课后作业量大 □考试频繁且难度高 □家长和老师的期望高 □自身对数学不感兴趣
【多选题】Q15:您通常采取哪些方式来缓解数学学习压力?(可多选)
□与同学讨论问题 □向老师请教 □参加课外辅导班 □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 □与家长沟通寻求支持
【单选题】Q16:您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
□非常多样化 □比较多样化 □一般 □比较单一 □非常单一
【多选题】Q17:您认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哪些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帮助?(可多选)
□互动式教学 □实例讲解 □小组讨论 □多媒体教学 □个性化辅导
【量表题1-5分型】Q18:请您对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 □2 □3 □4 □5
【单选题】Q19:您的父母是否经常过问您的数学学习情况?
□经常过问 □偶尔过问 □很少过问 □从不过问
【多选题】Q20:您认为家庭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对您的数学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可多选)
□父母期望过高 □家庭氛围紧张 □缺乏学习支持 □经济条件限制
【量表题1-5分型】Q21:您认为家庭支持对您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如何?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