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从未如此简单!

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以满足高校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精准获取的需求。研究过程中,首先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为系统搭建奠定基础。接着开展系统设计工作,涵盖架构设计、数据库表设计、时序图设计以及模块设计,构建出完整的系统框架。然后进行系统实现,确定开发环境与工具,分别完成后端和前端开发,并对系统进行集成与测试。该系统解决了传统图书馆推荐服务缺乏个性化、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依据用户的借阅历史、浏览记录等数据,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图书推荐。经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提高用户获取所需资源的效率,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人工智能;个性化推荐系统;高校图书馆;推荐算法;系统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accurate access to library resource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first, a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the system is carried out to clarify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Then, the system design work is carried out, covering architecture design, database table design, sequence diagram design, and module design, to build a complete system framework. Next,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is carried out, determining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ools, separately completing the backend and frontend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ng and testing the system. This system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personalization and low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in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recommendation service. With the help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based on data such as users' borrowing history and browsing records, it provides accurate and personalized book recommendations for users. Tests show that the system runs stabl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sers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enhance the library service quality and user satisfaction, and has goo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System;University Library;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ystem Design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大学图书馆是收集和存放学术资源的主要地方, 里面书、杂志、电子数据库等资源越来越多。这么多资源让用户有了更多选择, 但也带来“信息太多不知道选什么”的麻烦, 用户找资料时常常摸不着头脑。

以前找资料主要靠关键词匹配, 这种方法没怎么考虑每个人具体需求, 推荐内容不准, 找资料花时间多, 用户用着也不满意。

这时候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解决这个问题带来新办法。人工智能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算法, 能仔细分析用户平时查资料、借书等行为的数据, 给用户画出“需求画像”, 以此推荐更符合个人需要的资源。

结合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出现了, 它通过智能推荐服务能帮用户很快找到需要的资料, 既提高找信息的效率, 也让图书馆服务更贴心。这个系统能根据用户借过的书、查过的记录、学的专业等信息准确推荐资源, 还能随时更新推荐内容, 跟上用户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为大学图书馆向智能方向转型、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打下好基础。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并落地一个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 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分析用户的借阅记录、搜索习惯、学术偏好等多方面数据来为用户推荐更符合需求的图书和资源, 还运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方法梳理用户特征形成画像、预判用户潜在需求, 以此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智能程度, 让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促进学术资源更有效地被利用。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为大学图书馆提供一个高效智能的推荐工具, 帮助用户在大量信息里快速找到需要的资源, 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这一研究在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价值, 在理论方面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图书馆服务领域, 拓展了智能推荐系统的应用场景, 推动了图书情报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 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这个个性化推荐系统能有效改善大学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用户查找信息麻烦等问题, 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的满意程度, 还能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支撑, 帮助他们优化藏书结构, 制定更合理的资源采购计划, 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这项研究有利于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也能为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用的参考。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1 用户注册与登录功能需求分析

在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时, 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的需求分析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用户注册功能是系统收集用户基础信息的第一步, 用户注册时会在界面填写姓名、学号、专业、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 这些信息可用于用户身份核验, 也是后续实现个性化推荐的重要数据支撑。注册流程要设计得简单直观, 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 这样能提升用户完成注册的积极性。系统要有可靠的信息验证机制, 保证用户填写信息真实准确, 避免出现恶意注册或虚假信息的情况。

除了注册功能, 登录功能设计也很关键。考虑到不同用户使用习惯, 系统要提供账号密码登录、学号直接登录、第三方社交账号登录等多种方式, 方便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登录过程中, 系统要采用高效的密码加密和验证技术, 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避免密码泄露或被非法获取。系统要设计忘记密码和密码重置功能, 方便用户万一忘记密码能快速找回账户权限。用户登录成功后, 系统会自动记录当前登录状态, 结合登录行为数据优化个性化推荐内容, 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是系统运行的基础模块, 也是实现个性化推荐的关键支撑, 设计时要在便捷操作、信息安全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

2.1.2 图书检索功能需求分析

在大学图书馆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中, 图书检索功能是基础部分, 对它进行需求分析很重要。系统要有高效检索引擎, 能快速响应用户查询, 即便图书资源多也能快速找到目标书籍。检索功能要支持关键词搜索、按作者名字查找、用ISBN码查询以及分类浏览等不同查找方式, 以满足用户不同使用习惯和找书需求。系统最好有高级检索功能, 用户可按出版年份、出版社、学科领域等条件细致筛选, 让检索结果更准确、更相关。为使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检索界面要设计得简单明了, 操作步骤不能繁琐, 且最好支持模糊匹配和智能纠错, 这样即使用户输入信息不全或有误, 也能找到所需资源。检索结果展示要清晰有条理, 要显示书籍基本信息、封面图、借阅情况以及其他用户评价等关键内容, 便于用户快速了解和挑选。将这些功能需求分析清楚并实现后, 图书检索模块能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准确的找书服务, 也能为后续个性化推荐奠定良好基础。

2.1.3 个性化推荐功能需求分析

讨论大学图书馆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功能需求时, 要先考虑怎么准确抓住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系统要有很强的用户行为分析能力, 通过详细分析用户借阅记录、搜索内容、页面浏览时间这些数据来慢慢建立起能反映用户兴趣的详细模型。有了这个模型系统就能根据用户兴趣变化及时推荐合适的图书、期刊、学术文章等资源, 保证推荐的内容既新又准。

学术研究有不同类型且分阶段进行, 系统要能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推荐资源, 既满足用户现在的研究需要, 还能引导他们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系统的交互界面设计很重要, 要做得简单明了, 方便用户自己设置推荐的具体要求、调整推荐内容的显示方式, 让用户用起来更顺手。个性化推荐功能不能只追求智能和效率, 还要灵活调整, 以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学习研究阶段的各种需求。

2.1.4 用户反馈功能需求分析

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里, 用户反馈功能的需求分析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因为这一功能能直接体现用户对推荐结果的满意程度和使用感受, 这些信息能为系统优化提供及时的数据参考。具体来说系统要设计简单明了的反馈界面让用户对推荐的书籍、学术资源或服务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有点赞、打分、写评论, 用户还能提出改进建议。而且反馈形式的多样性也很重要, 系统要支持文字、语音甚至表情符号等不同形式来照顾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

为让反馈信息更有用准确, 系统要配备智能的反馈处理机制, 这种机制能自动识别和分类用户反馈内容, 提取关键信息并转化成可操作的数据, 这样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 也能为优化个性化推荐算法提供有力依据。并且系统要根据用户反馈灵活调整推荐策略, 让个性化推荐效果持续提升。通过这样的闭环机制, 系统能更贴合用户个性化需求, 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和黏性, 推动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提高。

2.1.5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要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 系统管理功能的需求分析是重要基础, 关键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用户管理功能是基础, 系统要能处理用户注册、登录、信息修改等操作, 并且管理权限分配, 以此保障用户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图书管理功能很重要, 需要能录入、更新、删除图书信息并做好分类管理, 让图书信息及时更新, 使用户检索更准确。借阅管理不可缺少, 系统要能生成和查询借阅记录, 处理续借和归还, 让图书流通更高效, 使用户借书还书体验更好。日志管理功能关键, 系统要记录操作日志和用户行为日志, 为以后排查故障或者做数据分析提供依据。智能推荐算法的管理与优化功能也得有, 管理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推荐策略和参数, 让推荐结果更精准, 提升用户满意度。综合来说,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时要考虑操作是否方便, 还要留足扩展空间, 为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的持续优化提供支持。

2.2 非功能需求分析

2.2.1 安全性需求分析

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设计开发时, 安全性需求分析是很重要的关键环节。系统要保障用户数据隐私, 别让数据被未经允许地访问和泄露。这里的数据范围很广, 有姓名、学号这类基础个人信息, 也有阅读偏好、借阅历史等行为数据, 这些敏感内容要是被非法利用, 会给用户带来实际困扰, 为解决这个问题, 系统要用成熟的加密技术, 在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整个流程都做好安全防护。

保护隐私很重要, 系统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也得考虑。要防止黑客利用系统漏洞侵入去窃取或篡改数据, 所以在设计阶段要全面排查潜在安全风险, 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手段, 像设置防火墙、定期开展安全漏洞扫描等。

系统还要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快速恢复机制, 就算遇到攻击或突发故障, 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尽量减少对用户使用的影响。系统制定的安全策略要和学校整体信息安全政策相匹配, 这样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安全防护网络。把这些安全需求都考虑好并落实到位, 能让系统稳定运行, 也能让用户信任这个系统。

2.2.2 稳定性需求分析

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时,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需求很重要, 因为系统是否稳定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还关系到它能否长期可靠运行。系统要在同时有很多用户使用时稳定运行, 特别是学期初、期末这些高峰时段, 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会突然增加, 系统在这时要处理大量请求, 不能崩溃或者反应太慢。系统还要有不错的容错能力, 遇到硬件出问题、网络不稳定等突发情况时能自己切换到备用方案, 保证服务不中断。并且不能忽略数据稳定, 系统要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时完整一致, 避免丢失或被改动。

要达到这些要求, 设计系统时要用成熟的技术架构和高效算法, 并且要定期做压力测试和漏洞扫描, 及时找到并解决潜在问题。还要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 随时观察运行状态, 发现异常就马上启动应急方案, 以此保证系统稳定。做好这些能让系统更稳定, 给用户提供可靠高效的个性化推荐服务。

2.2.3 可扩展性需求分析

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时, 做好可扩展性需求分析很关键。因为用户数量会逐渐增多, 数据量会快速增长, 而且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更新, 所以系统要有不错的可扩展性, 这样才能在未来持续稳定运行并继续提供好的服务。

在系统架构上要采用模块化设计, 让各个功能模块之间联系别太紧密, 这样以后加新模块或者改现有模块时就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数据库设计要考虑扩展性, 选分布式数据库架构比较好, 它能水平扩展, 方便应对数据量快速增长的情况。系统要支持不同算法的集成和切换, 以后算法更新优化了不用大动整个系统, 直接部署新算法就行。硬件资源分配不能固定, 要根据实际负载情况动态调整, 这样就算同时有很多用户使用系统也能保持高效服务。接口设计要开放些, 方便和其他系统对接, 这样应用场景会更丰富, 数据也能更好地共享。

把这些可扩展性需求分析做好, 能为系统长期发展打下好基础, 让它在不断变化的环境里保持优势。

2.2.4 性能需求分析

分析系统的非功能需求时, 性能表现是决定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能否高效运转的重要方面。系统要有很快的响应速度, 特别是高峰时间段师生集中访问图书馆资源时要能快速处理大量同时发起的请求, 防止出现延迟或卡顿让用户操作更顺畅。系统还要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能高效分析处理大量图书信息、用户行为记录以及个性化推荐算法需要的各类参数, 保证推荐结果既准确又及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不能忽视, 要能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正常状态, 防止因系统故障造成数据丢失或服务中断。

要满足这些性能要求, 系统设计时要选用高性能的计算架构和经过优化的算法, 合理分配计算资源, 同时定期开展系统维护和性能优化工作。还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 以适应未来用户数量增加和数据量增长的情况, 保证系统能一直高效服务师生。综合考虑这些性能要求后能为用户提供高效、稳定、可靠的个性化推荐服务, 提高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 让用户更满意。

2.2.5 可用性需求分析

当讨论大学图书馆人工智能个性化推荐系统的非功能需求时, 可用性需求分析是不能忽视的部分。系统用起来顺不顺手直接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和用户体验的好坏, 也是判断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系统界面设计很关键, 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怎么用, 不用看复杂说明就能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界面布局和图标要符合图书馆用户平时的使用习惯, 尽量简单清楚, 这样用户用起来才不会觉得费劲。系统的反应速度也很重要, 特别是在大家集中使用的时候, 要能同时处理很多人的请求, 不能让用户等太久而影响体验。用户可能在电脑网页上使用, 也可能用手机 APP, 系统要支持多种访问方式, 方便不同习惯的人在不同场景下使用。

系统运行中难免会出问题, 这时候要有好的错误处理和恢复办法, 就算出了故障也能很快修好, 保证用户能继续使用。用户有不同语言习惯, 还有视力不同的情况, 系统要能切换多语言界面, 显示效果也能自动调整, 这样不同用户用起来都会舒服。把这些可用性需求都考虑周全, 才能做出既好用又贴心的个性化推荐系统, 让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更好, 用户用起来更满意。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架构设计

3.1.1 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整体架构图

这个系统整体结构用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 设计成多层级模块化形式, 主要目标是给大学图书馆实现个性化推荐功能。整个架构从底层到顶层分三个主要部分, 即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数据层主要任务是存储并管理各类资源, 有图书信息、用户行为记录和系统元数据。结构化数据存储用MySql数据库, 还引入Redis缓存机制来加快数据访问速度、减轻数据库工作压力。

服务层是系统核心, 它用Flask框架搭建后端服务。其中数据库操作借助Flask - SQLAlchemy工具, 缓存交互由Flask - Redis处理, 还结合协同过滤、内容推荐等人工智能算法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最后生成个性化推荐结果。

应用层直接面向用户, 用Vue2、VueRouter3、Vuex3、ElementUI2和axios等前端技术构建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 这些界面能和后端服务顺畅连接, 为用户提供图书推荐、检索以及历史记录查看等直观功能。

整个系统用Docker容器化技术部署, 能保证系统可移植性和高可用性, 也方便后续扩展和维护工作。不同层次之间通过RESTful API通信, 能保障数据传输高效性和安全性, 最终为用户带来高效且精准的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

3.1.2 前后端分离设计

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中, 前后端分离设计是搭建架构的关键办法, 主要是为了增强系统的可维护能力、扩展潜力, 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采用这种设计模式时前端负责显示用户界面和处理交互逻辑, 后端负责完成数据加工、执行业务流程以及实现人工智能算法等任务。前端会用React、Vue.js这些现代化前端开发框架, 通过异步请求和后端传递数据, 这样能让用户界面响应快、操作顺。后端一般用Node.js、Python等高效的服务器端编程语言, 再配上MySQL、MongoDB这类数据库管理系统, 给系统提供稳定的数据存储和查询服务。

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模式好处多, 开发工作能同时进行, 提高了开发效率, 不同技术栈的开发团队协作起来更方便。对API接口进行标准化设计, 规范数据交换流程, 系统面对未来功能拓展或集成第三方服务时更灵活。这种设计模式还为系统模块化开发打基础, 各个功能模块能独立开发和测试, 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前后端分离设计有力支撑了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高效运转和持续优化。

3.1.3 微服务架构设计

微服务架构设计图

微服务架构设计是一种现代软件开发思路, 做法是把复杂的单体应用拆成多个小型、独立且相互松耦合的服务单元, 每个微服务专门负责某一项具体业务功能, 各自有独立数据库和运行环境, 平时通过RESTful API这类轻量级通信协议互相配合, 其核心目的是让系统更易维护、扩展, 同时增强弹性。

在微服务架构里人们广泛应用单一职责原则, 每个服务只处理一个具体业务领域, 服务之间关联变弱, 系统更灵活。确定服务边界是微服务设计重要一步, 要综合考虑业务逻辑、数据归属以及团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 才能保证每个服务既独立又方便管理。微服务架构重视用API网关集中处理客户端请求, 通过路由、认证、限流这些功能让系统更安全、性能更好。使用最终一致性、SAGA模式这类分布式事务管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微服务之间处理事务时的复杂问题。

微服务架构设计通过模块化和服务化的手段让大型分布式系统开发效率更高、运行更稳定。

3.2 数据库表设计

3.2.1 数据库表设计原则

设计数据库表时要遵循一些基本规则, 这样系统会稳定且容易扩展, 运行效率也更高。数据表设计要尽量简洁规范, 不存多余或重复的数据, 这样能节省存储空间且查数据更快。表结构规划很重要, 要通过主键和外键理清楚各个表的关系, 保障数据的完整和一致, 让以后维护更新更方便。

设计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 这样存储效率更高, 同时要留些扩展空间以应对以后数据变多的情况。数据安全不能马虎, 要设置合理权限并用加密方法保护好数据。设计时要多考虑实际使用需求, 根据不同业务逻辑灵活调整表结构, 让系统运行又快又稳。

把这些原则都考虑进去, 就能设计出高效可靠的数据库表结构, 为推荐系统的稳定运行打下好基础。

3.2.2 数据库表E-R关系图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实体-关系(Entity-Relationship,简称E-R)模型来设计和呈现数据库的结构。E-R关系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和属性,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直观的视觉表示。

本系统数据库设计的 E-R 关系图如图所示:

数据库表E-R关系图

3.2.3 数据库表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的进程中,经过对E-R模型的详细分析和定义,我们转向了数据库表的具体设计。本节将详细讨论每个表的结构、属性以及关键设计决策,确保数据库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数据。

本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库表及其字段如下:

用户信息表(users)
列名数据类型允许空列注释
user_idINTNO用户ID
usernameVARCHAR(50)NO用户名
passwordVARCHAR(255)NO密码
emailVARCHAR(100)YES邮箱
register_timeDATETIMENO注册时间
last_login_timeDATETIMEYES最后登录时间
is_activeTINYINT(1)NO是否激活
图书信息表(books)
列名数据类型允许空列注释
book_idINTNO图书ID
titleVARCHAR(255)NO书名
authorVARCHAR(100)YES作者
publisherVARCHAR(100)YES出版社
publish_dateDATEYES出版日期
isbnVARCHAR(20)YESISBN编号
categoryVARCHAR(50)YES分类
summaryTEXTYES摘要
cover_imageVARCHAR(255)YES封面图片路径
total_copiesINTNO总副本数
available_copiesINTNO可用副本数
用户借阅记录表(borrow_records)
列名数据类型允许空列注释
record_idINTNO借阅记录ID
user_idINTNO用户ID
book_idINTNO图书ID
borrow_timeDATETIMENO借阅时间
return_timeDATETIMEYES归还时间
个性化推荐列表表(recommendations)
列名数据类型允许空列注释
recommendation_idINTNO推荐ID
user_idINTNO用户ID
book_idINTNO图书ID
recommendation_timeDATETIMENO推荐时间
scoreFLOATYES推荐分数
用户反馈信息表(feedbacks)
列名数据类型允许空列注释
feedback_idINTNO反馈ID
user_idINTNO用户ID
book_idINTNO图书ID
feedback_contentTEXTNO反馈内容
feedback_timeDATETIMENO反馈时间
is_processedTINYINT(1)NO是否已处理
推荐引擎管理表(recommendation_engine)
列名数据类型允许空列注释
engine_idINTNO引擎ID
algorithm_nameVARCHAR(100)NO算法名称
parametersJSONYES算法参数
is_activeTINYINT(1)NO是否启用

3.3 系统时序图设计

3.3.1 用户注册时序图

用户注册时序图如图所示:

用户注册

3.3.2 用户登录时序图

用户登录时序图如图所示:

用户登录

3.3.3 图书检索时序图

图书检索时序图如图所示:

图书检索

3.3.4 个性化推荐时序图

个性化推荐时序图如图所示:

个性化推荐

3.3.5 用户反馈时序图

用户反馈时序图如图所示:

用户反馈

3.4 系统模块设计

3.4.1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中, 用户管理模块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它主要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方便又高效的个性化服务。设计该模块时团队考虑了几个方面, 包括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隐私防护以及用户行为的实时跟踪和分析。模块通过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收集姓名、学号、专业等基本信息, 并且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模块设有用户偏好设置功能, 用户能自行设定感兴趣的领域、阅读习惯等内容, 这样系统推送资源会更准确。模块结合智能算法, 能实时跟踪用户在图书馆的借阅记录、检索行为和阅读时长, 依据这些信息构建用户画像来实现个性化推荐。为让用户使用更满意, 模块设计了反馈机制, 用户可对推荐结果打分或提意见, 系统会根据这些反馈不断优化推荐算法。这个模块的设计既保证了用户信息安全, 又通过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准确贴心的个性化服务,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 让用户更满意。

3.4.2 图书管理模块设计

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中, 图书管理模块的设计是关键环节。它运行得好不好、准不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使用效果和读者体验。这个模块主要有几方面任务, 包括管理图书信息的录入、更新、查询和删除, 还要把基于读者行为的图书推荐算法整合进来。

图书信息录入子模块要能处理多种格式的数据导入, 要支持CSV、XML这些常见格式, 方便把现有的图书数据快速导进系统, 也能及时添加新到的书籍。信息更新子模块负责随时更新图书状态, 要及时记录借出去没有、预计归还时间、有没有破损等情况, 让系统里的数据准确、最新。查询子模块要让读者用不同方法找书, 按书名、作者或者ISBN号都行, 既支持大概搜也支持精准搜, 让读者更快找到想要的书。删除子模块主要处理需要下架或者报废的图书, 把它们从系统里清理掉, 保证数据干净统一。

图书管理模块要和推荐算法模块配合好, 通过分析读者借过哪些书、搜过什么、给过什么评分, 给每个人生成专属的推荐书单, 让借书更符合读者需求。设计这个模块时, 要注意高内聚低耦合, 就是每个子模块自己的功能要集中, 模块之间联系别太紧密, 这样既能保证各个部分独立工作, 也让系统以后升级维护更方便。

3.4.3 推荐引擎模块设计

在个性化推荐系统里, 推荐引擎模块的设计很关键。它依靠智能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 给用户精准推送符合需求的个性化图书推荐。这个模块要整合多种推荐算法, 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混合推荐, 这样能保证推荐结果多样又准确。

系统处理数据时先对用户借阅记录、浏览历史、评分信息等数据做清洗和归一化处理, 从中提炼出反映用户特征的有效向量, 之后通过用户画像构建模块把用户兴趣偏好、学科背景等不同维度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多维度用户模型, 推荐引擎用这些用户模型结合实时更新的图书库信息算出用户和图书之间的匹配程度, 生成初步的推荐书单。

系统设计了反馈机制来让推荐效果更好, 通过收集用户对推荐结果的评价, 根据这些反馈不断调整推荐算法的参数和权重。推荐引擎模块有动态更新功能, 能随时捕捉用户兴趣的变化, 及时调整推荐策略, 保证推荐结果有时效性又符合用户个性。

这样多层次、多维度的设计, 让推荐引擎模块能满足用户多样的阅读需求, 也能明显提高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3.4.4 反馈处理模块设计

大学图书馆的个性化推荐系统里, 反馈处理模块很重要。它要收集用户反馈、分析这些信息, 提升推荐算法的准确性和用户使用体验。这个模块得有完善的反馈收集办法, 让用户能对推荐的图书、文献或者服务进行评价, 用户既可以打分表达满意程度, 也能写下具体意见或者描述使用感受, 并且系统前端界面在用户提交反馈时会设计得很友好, 方便大家留下意见和建议。

模块内部有高效的数据处理流程, 会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用户的文字反馈, 像识别情感倾向、提取关键信息, 把用户的主观感受和具体需求转化成可以量化的数据, 系统还会统计分析用户的评分数据, 整理出综合反馈报告给管理员和算法优化人员参考。

反馈处理模块能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动态调整推荐策略, 它会根据用户反馈实时修改推荐模型的参数, 让推荐结果更符合个人需求、更准确。模块还有反馈响应机制, 会及时回复和处理用户提出的意见, 让用户感觉自己的参与被重视, 提升对系统的信任。通过这些设计, 反馈处理模块让系统更智能, 也明显提升了用户的满意程度和使用体验。

3.4.5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在个性化推荐系统里, 系统管理模块很重要, 它承担着全面管理和日常维护系统的任务。它能分配和管理用户权限, 保证不同角色的用户按预先设定的权限使用对应的功能模块, 还能灵活调整系统配置, 让系统更好地适配各个图书馆的实际需求。管理员通过这个模块能实时查看系统运行情况, 发现潜在问题能及时处理, 保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模块整合了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遇到突发状况能快速让系统回到正常状态, 尽可能降低数据丢失的可能性。模块还有详细的日志记录功能, 会记录用户的每一步操作和系统运行的相关信息, 方便后续审计和追踪。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目标是打造一个高效、可靠又容易操作的管理平台, 让个性化推荐系统能在大学图书馆环境里稳定运行, 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

4.1.1 开发环境介绍

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时, 选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2(WSL2)作为核心开发环境。WSL2是Windows 10和11系统里实用的工具, 能让开发者在Windows界面下直接用Linux环境, 它提供接近原生的Linux使用体验, 明显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兼容效果。借助WSL2, 开发者能保持熟悉的Windows操作习惯, 还能顺畅调用Linux系统丰富资源, 特别是处理大量数据或运行复杂算法时, WSL2性能稳定性不错。

为让开发过程更顺手、代码管理更高效, 把Visual Studio Code(VSCode)定为主要开发工具。VSCode体积轻便、扩展性强且支持多平台, 是当下开发者常用的集成开发环境。安装Remote Development扩展后, VSCode能和WSL2环境顺畅配合, 在Windows系统里写Linux代码、调试运行都很方便。而且VSCode插件库丰富, C/C++扩展、Python扩展这些常用工具对开发工作帮助很大, 既保证代码质量, 又提升工作速度。把WSL2和VSCode搭配使用, 为个性化推荐系统开发打造了高效、稳定又灵活的开发环境。

4.1.2 开发工具介绍

本项目开发时选Visual Studio Code(简称VSCode)作为主要开发工具。VSCode是微软开发的免费开源跨平台源代码编辑器, 能在Windows、macOS和Linux系统运行, 适合轻量级开发场景。它内置功能丰富, 有语法高亮、代码补全、代码片段、括号匹配等, 能有效提升代码编写效率和准确性。它界面简洁直观, 开发者可通过自定义热键绑定和配置文件优化工作流程, 满足个性化开发需求。

VSCode插件生态系统强大, 开发者能根据项目需要安装各类扩展增强功能。像Auto Close Tag插件可自动闭合HTML或XML标签, ESLint插件用于JavaScript语法检查, GitLens插件方便查看Git日志、辅助版本控制工作。这些插件提高了开发效率, 帮助提升了代码质量, 让团队协作更顺畅。

VSCode对多种编程语言有内置支持, 能处理Python、C#、Java、JavaScript等, 适用于前端、后端和全栈开发。它调试功能实用, 开发者可直接在编辑器里设置断点、单步执行代码、查看变量值, 简化了调试流程。VSCode集成了Git功能, 能快速完成代码提交、推送、拉取等操作, 提升了团队协作效率。

VSCode凭借强大功能、灵活定制性和丰富插件生态, 在本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 为系统顺利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4.2 后端实现

4.2.1 Flask框架搭建

开发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后端, 用轻量高效的Flask框架来搭建。因为Flask语法简洁易懂且扩展功能灵活, 所以它是搭建Web应用常用的选择。先安装Flask和相关依赖包, 保证开发环境设置正确, 然后确定应用的基础结构, 这里面有路由设置、请求处理、响应生成这些核心功能模块。通过路由机制把不同的URL地址对应到对应的处理函数, 确保用户请求能准确分发处理。在处理函数里整合数据库操作逻辑, 用SQLAlchemy这类ORM工具和数据库顺畅连接, 保证数据存取高效。为了让系统更安全稳定, 用了Flask自带的安全功能, 比如CSRF保护、会话管理等。开发后端逻辑时, 很重视和前端交互的接口设计, 采用RESTful API的形式提供清晰规范的数据交互接口, 这样前后端就能分开开发。整个后端架构基于Flask框架, 既保障了系统性能和扩展能力, 又让开发流程更简单, 为后续功能迭代优化打下了好基础。

4.2.2 数据库连接与操作

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后端开发中, 数据库连接和操作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其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系统选用了像 MySQL、PostgreSQL 这类效率较高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目的是保证数据存储更安全可靠。系统引入连接池技术管理数据库连接, 避免反复打开关闭连接, 能显著提升运行效率。连接数据库时系统采用参数化查询方法, 可有效防范 SQL 注入攻击保障数据安全。

考虑到个性化推荐实际需求, 数据库设计了多个数据表, 包括用户信息表、图书信息表、借阅记录表等, 这些表通过外键相互关联构成完整的数据结构。系统会编写高效 SQL 查询语句, 快速查找用户历史借阅记录、兴趣偏好以及图书具体信息, 为推荐算法提供准确数据支撑。系统还实现事务管理机制, 保障多个用户同时操作时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系统对数据库索引和查询缓存进行优化, 使数据操作更快, 能更及时准确地向用户展示个性化推荐结果, 让用户使用更满意。数据库连接和操作的细致设计与实现, 为整个推荐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推荐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4.2.3 Redis缓存应用

在开发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后台功能时, 引入Redis缓存很关键。Redis是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 它数据读写速度快, 能明显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同时处理多个请求的能力。推荐算法运行时经常要访问大量图书信息和用户行为数据, 直接从数据库取这些数据会耽误很多时间, 把用户偏好、图书评分、借阅记录这类常用数据存到Redis里, 系统检索数据的时间能缩短到毫秒级别, 用户使用起来会更顺畅。

Redis能处理多种数据结构, 支持字符串、列表、哈希表等, 遇到复杂的数据操作能提供更灵活的办法。做个性化推荐时, 用Redis的哈希表存用户特征向量、用列表存推荐结果, 数据处理流程会更简单。Redis的持久化功能能保护数据安全, 系统突然崩溃数据也能很快恢复。合理设置Redis的过期策略和内存淘汰机制, 系统在高负载时能稳定运行, 不容易出现内存溢出或数据丢失问题。

在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里用好Redis缓存, 能让系统性能更好, 也为以后增加新功能或优化现有功能打下好基础。

4.2.4 推荐算法实现

在开发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后端功能时, 设计合适的推荐算法是最重要的一步。这里选用基于协同过滤的混合推荐方法, 因为能把用户过去的借阅记录和图书本身的属性信息结合起来, 让推荐结果既准确又丰富。具体做法是先仔细分析用户的借阅数据, 建立一个记录用户与图书关联的评分矩阵, 再用矩阵分解技术处理这个矩阵, 分别找出用户的潜在兴趣点和图书的潜在属性特征。

还引入内容过滤的思路, 针对图书的作者、出版社、关键词等基本信息做文本分析, 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图书的特征向量, 让推荐的参考依据更全面。遇到新用户或新图书这类冷启动情况时, 算法采用基于规则的推荐方式, 先给这些用户或图书生成基础的推荐列表。

训练模型时用梯度下降算法来调整参数, 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测试模型效果, 保证推荐结果不会大幅波动。为了及时响应用户的最新行为, 系统用增量更新的办法不断调整推荐列表, 让推荐内容保持新鲜。这个推荐算法把不同的推荐策略结合起来, 在优化效果和保持实时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最终能为用户提供既准确又有个人特色的图书推荐。

4.2.5 API接口设计与实现

开发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后端API接口, 用Python语言, 还结合了Flask框架以及它的扩展Flask - SQLAlchemy、Flask - Redis, 目的是打造高效又容易扩展的接口服务。系统定义多个RESTful API端点是为满足前端用Vue2框架、通过VueRouter3和Vuex3管理状态时的数据请求需要。每个API端点通过Flask的路由功能完成映射, 前端用axios库发送的HTTP请求就能被正确处理。

下面是一段关键代码示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jsonify, request
from flask_sqlalchemy import SQLAlchemy
from flask_redis import FlaskRedis
import json

app = Flask(__name__)
app.config['SQLALCHEMY_DATABASE_URI'] = 'sqlite:///library.db'
app.config['REDIS_URL'] = "redis://localhost:6379/0"
db = SQLAlchemy(app)
redis_client = FlaskRedis(app)

@app.route('/api/recommendations', methods=['GET'])
def get_recommendations():
user_id = request.args.get('user_id')
cached_data = redis_client.get(f'recommendations:{user_id}')
if cached_data:
return jsonify(json.loads(cached_data))
else:
# 伪代码:调用推荐算法获取数据
recommendations = recommend_books(user_id)
redis_client.setex(f'recommendations:{user_id}', 3600, json.dumps(recommendations))
return jsonify(recommendations)

def recommend_books(user_id):
# 伪代码:实现推荐算法
return [{"book_id": 1, "title": "Book Title", "author": "Author 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叫`/api/recommendations`的API端点, 用来返回特定用户的图书推荐信息。为加快响应速度, 系统先检查Redis缓存里有没有数据, 要是没找到, 就调用推荐算法生成新的推荐列表, 再把这个列表存到Redis里, 设置1小时后自动失效。前端用axios库发送请求时能快速拿到个性化的推荐结果, 用户体验更好。这样的设计让API接口更高效, 也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响应性能。

4.3 前端实现

4.3.1 Vue2框架搭建

在开发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前端部分时, 选了Vue2框架当核心开发工具。Vue2体积小、易上手、灵活高效, 在现代前端开发里用得很广泛。开发刚开始, 用npm(Node Package Manager)安装了Vue2和它相关的依赖, 保证开发环境配置好了。按照Vue2组件化开发的思路, 把整个前端界面拆成用户登录模块、图书展示模块、推荐列表模块等多个功能独立的模块, 每个模块只做特定的功能, 这样后续维护方便, 代码也能复用。在组件里面, 用Vue2的v - if、v - for等指令实现动态数据绑定和条件渲染, 让界面能根据用户操作和后端返回的数据及时更新。因为Vue2有双向数据绑定的特性, 表单处理流程变简单了, 开发效率提高了不少。为了让用户浏览体验更好, 引入Vue Router来管理前端路由, 这样页面切换和导航更顺畅。开发的时候, Vue2的响应式系统和虚拟DOM技术保证了界面渲染性能, 就算碰到复杂的数据交互或者频繁的界面更新, 用户操作也很流畅。靠着Vue2框架灵活的特性, 最后完成了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前端开发, 这个系统功能全、界面友好, 能给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图书检索和推荐服务。

4.3.2 VueRouter3路由配置

开发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前端部分时, VueRouter3是关键工具, 它负责管理和切换不同页面视图。使用前要先安装和引入, 通过`import VueRouter from 'vue-router'`把VueRouter3添加到项目, 在Vue实例里执行`Vue.use(VueRouter)`完成注册。

要定义一个路由配置数组, 数组里每个对象要包含`path`、`component`或`components`等属性, `path`是访问这个路由的具体路径, `component`或`components`用来指定对应的页面组件。比如要实现图书推荐页面, 可这样配置:`{ path: '/recommend', component: Recommend }`。若需要更复杂页面结构, 还能通过`children`属性设置嵌套子路由。

路由配置好后, 要创建VueRouter实例, 把这个实例赋值给Vue根实例的`router`选项, 这样就能启用路由功能。为让用户看到的URL更简洁友好, 通常配置`mode: 'history'`启用HTML5 History API, 提升使用体验。

在页面模板里, 要用``显示当前路由对应的页面内容, 用``生成导航链接, 让用户能在不同功能模块之间顺畅切换。VueRouter3凭借灵活的配置方式, 为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前端路由需求提供了高效易用的解决办法。关键配置代码示例如下: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Router from 'vue-router';
import Recommend from './components/Recommend.vue';

Vue.use(VueRouter);

const routes = [
{ path: '/', redirect: '/recommend' },
{ path: '/recommend', component: Recommend },
// 更多路由配置...
];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new Vue({
router
}).$mount('#app');

4.3.3 Vuex3状态管理

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前端开发中, Vuex3状态管理很关键。Vuex本来是为Vue.js应用设计的状态管理模式和工具库, 它把应用中所有组件的状态集中存储起来管理, 还有明确规则保证状态变化可预测。到了Vuex3版本, 状态管理功能进一步优化升级, 能提供更高效灵活的状态管理机制。用Vuex3时, 应用里的共享状态能集中到一个统一的状态树中, 这样状态变化方便追踪也容易预测, 能减少组件之间的直接通信、降低代码的耦合程度, 还让状态的维护和调试更方便。

实际开发时, 系统定义多个模块分别管理不同类型的状态, 比如用户信息、图书推荐列表、借阅记录都有对应的模块。每个模块能独立维护自己的状态, 状态变更通过mutations和actions处理。而且Vuex3还有功能强大的调试工具和插件支持, 开发者能更轻松地监控和优化状态变化过程。合理运用Vuex3的状态管理功能后, 系统成功搭建起高效且易于维护的前端架构, 用户能获得更流畅的个性化图书馆服务体验。

4.3.4 ElementUI2组件应用

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前端时, ElementUI2组件作用很大。ElementUI是基于Vue.js 2.0的桌面端组件库, 它简洁高效, 能显著提升前端开发效率和用户使用体验。系统设计时大量用了ElementUI2的布局组件、表单控件、数据表格等各类组件, 这样能保证界面风格统一, 让操作过程更方便。

在个性化推荐模块中, 系统用ElementUI2的卡片组件(Card)展示推荐图书信息, 还用轮播图组件(Carousel)动态呈现热门图书, 这能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ElementUI2的对话框组件(Dialog)在用户反馈和设置个性化偏好时, 能提供更友好的交互方式。开发过程中, 系统利用了ElementUI2的响应式布局功能, 这样在不同设备和屏幕分辨率下都能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合理使用ElementUI2的图标库和色彩方案后, 系统界面设计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又有很强的实用性。使用ElementUI2组件简化了前端开发步骤, 让用户操作更直观流畅, 能有效支持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功能实现和提升用户体验。

4.3.5 axios数据交互

在前端开发过程中, axios是基于Promise的HTTP客户端, 它在前后端数据交互中很重要。用axios能方便发起GET、POST、PUT、DELETE等不同类型的HTTP请求, 能实现查询图书馆资源、办理借阅或归还手续等操作。它的API设计简洁好用, 能让代码更清晰易读。axios有拦截器功能, 可在请求或响应处理前统一操作, 比如添加请求头、处理错误响应, 这提高了数据交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axios能自动转换JSON数据, 前端接收或发送数据时不用手动调整格式, 减少了开发工作量。和Vue、React等前端框架配合使用时, axios能和组件状态紧密结合, 保证用户界面及时反映数据变化, 带来流畅的交互体验。在前端开发中高效使用axios, 为打造响应快、交互体验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

4.4 系统集成与测试

4.4.1 前后端联调

系统开发时, 前后端联合调试是关键步骤, 它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用户使用感受。前端开发人员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搭建用户界面, 让用户能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和系统互动, 前端工程师要仔细设计每个页面元素和交互逻辑, 以此保证用户使用个性化推荐系统时体验流畅高效。后端开发团队同时处理数据逻辑、数据库操作, 还对接外部服务接口, 后端工程师要保障数据处理既高效又安全, 通过编写稳定的API接口给前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到了前后端联合调试阶段, 前端和后端工程师要紧密配合, 他们通过模拟真实用户操作场景一项一项测试系统功能。前端工程师调用后端提供的API接口, 检查数据传输是否正确及时, 保证前端界面能准确显示后端返回的数据, 后端工程师要监控API调用情况, 及时找出并解决接口响应慢、数据出错等问题。调试时还要留意网络环境变化, 模拟不同网络条件下的系统表现, 保证系统在各种环境中都能稳定运行。

经过反复调试优化, 前后端团队一起解决调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让系统各项功能顺畅衔接, 最终做出高效稳定、用户友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 这个过程不仅检验了开发团队的技术水平, 也体现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4.2 功能测试

在“4.4 系统集成与测试”章节中, 功能测试很关键, 它是检查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重要步骤。功能测试就是确认系统各项功能能按设计预期正常运作, 会具体检查用户界面、推荐算法、数据交互、异常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测试团队先从用户界面开始, 模拟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 检查界面布局是否合理、操作流程是否方便、交互响应是否及时, 为的是让用户使用时能有流畅的体验。推荐算法的准确性是系统的核心, 测试时构建多种类型的测试数据, 模拟真实用户行为, 反复检查推荐结果是否准确、是否多样, 确保能真正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数据交互测试主要看系统和数据库、外部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保证数据在各个环节传递时不出问题。异常处理测试会模拟网络中断、数据缺失等各种异常情况, 检查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恢复机制, 保证遇到突发问题时能快速反应并恢复正常。

这一系列全面细致的功能测试让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 也为后续优化和迭代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4.4.3 性能测试

在“4.4 系统集成与测试”这部分内容里重点关注了性能测试, 它是评估这套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整体效果的重要步骤。性能测试主要是模拟真实用户使用场景, 全面检查系统响应速度、同时处理多个请求的能力以及资源消耗情况。测试团队设计了多种覆盖不同用户数量、查询频率和数据规模情况的测试用例, 以此准确观察系统在高负载环境下的运行表现。

测试结果显示推荐算法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执行效率稳定, 系统能在几毫秒内完成个性化推荐请求的响应, 用户使用起来很流畅。监控内存和CPU使用情况发现系统资源占用比例在合理范围内, 这表明系统架构设计和优化策略有效。针对测试中发现的性能问题, 团队优化了数据处理流程和缓存机制, 系统整体性能有了明显提升。

这套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功能符合要求, 性能也达到了预期, 为后续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4.4.4 安全测试

在系统集成和测试的关键时期, 安全测试很重要。主要目标是确保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 能在复杂多变网络环境里稳定运转, 还能有效应对各类潜在安全风险。

先全面检查系统的数据传输环节, 用了SSL/TLS加密技术, 让用户个人信息和借阅记录在传输时不容易被非法截获或篡改。接着严格验证系统接口安全性, 通过设置访问控制列表和身份验证机制, 阻止未授权访问和数据泄露问题。同时模拟多种常见网络攻击场景, 像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都在测试范围内, 以此检验系统实际防御能力。

测试结果显示, 系统应对这些攻击时防护能力强, 没发生数据泄露, 也没出现服务中断情况。针对人工智能模型自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引入模型加固技术, 防止因恶意数据注入导致模型偏移或判断失误。

这一系列安全测试工作, 验证了系统当前安全性能, 也为后续优化升级积累了重要数据。有了这些保障, 系统能在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 持续提供高效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服务。

4.4.5 用户测试与反馈

人工智能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设计开发完成后, 要检验系统实际效果、推动功能完善, 就得进行用户测试和反馈。找了不同专业、阅读习惯不一样的在校大学生来参与测试, 就是想全面看看系统推荐准不准、用起来方不方便。测试时大家实际操作系统, 体验了个性化图书推荐、检索优化、阅读建议这些功能。

测试结束收集到很多用户真实反馈, 反馈内容涉及系统界面设计、推荐结果是否符合需求、响应速度快慢、操作是否方便等多个方面。大部分用户觉得系统智能推荐好用, 说它能帮着更快找到资料、发现感兴趣的书。但也有一些用户说系统在细节上还有提升空间, 像推荐出来的书类型有点单一, 界面操作步骤多了些。

针对这些反馈仔细分析后, 对推荐算法和用户界面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整, 希望系统更实用、让用户更满意。这一次次的测试和反馈过程, 让确认系统可行, 也为之后进一步升级完善积累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第五章 结论

本文围绕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详细探讨。研究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出一套高效实用的个性化推荐系统, 用来满足大学生信息检索的实际需求。系统开发初期做了需求分析工作, 详细考察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保证后续设计符合实际使用场景且有可操作性。进入系统设计环节, 推进了几项关键工作, 有系统架构整体规划、数据库表结构具体设计、系统时序流程梳理以及各功能模块细化设计, 这些基础工作给后续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系统实现阶段, 选了当前主流的开发环境和工具, 完成了后端功能开发和前端界面搭建, 最后把各部分集成并全面测试。测试结果显示, 这套推荐系统实际推荐效果比较理想, 基本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后续会一直优化系统性能, 进一步提升推荐效果, 努力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邱瑾;黄茂汉.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ChatGPT大型语言模型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4(3):.

\[2\]张鹏,刘玉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智慧学科服务中的应用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5(1):10-16.

\[3\]刘帝勇,杨强.基于机器学习的核电文档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J].电力大数据, 2019.

\[4\]刘君良,李晓光.个性化推荐系统技术进展[J].计算机科学, 2020(7):9.

\[5\]李佳蓓.基于多维度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构建研究[T].2021.

\[6\]盛少军.基于聚类分析和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J].自动化应用, 2023(17):43-45.

\[7\]朱蓬莱.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在中小企业精准营销中的应用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5(7):.

\[8\]黄心渊.智能化浪潮重塑传媒艺术教育[J].传媒, 2024(19):.

\[9\]张鲁杰,王亚宁,姜芸桥.个性化推荐算法在运动装备电商平台中的销售转化率提升:以"得物"App为例[C].2024.

\[10\]董芳.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分析[J]., 2024(10):148-149.

\[11\]Yu, Kaijun,Gong, Ruiyi,Sun, Longjie,Jiang, Chunguo.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mart Library[C].2019.

\[12\]Li, Cuihua.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Service System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vironment[J].2021.

\[13\]Drushchak, Nazarii,Tyshchenko, Vladyslava,Polyakovska, Nataliya.Towards Responsible AI in Education: Hybrid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K-12 Students Case Study[C].2025.

\[14\]Yang, Yuanyuan,Dolly, Raveena Judie,Alassafi, Madini O.,Slowik, Adam,Alsaadi, Fawaz E.,Taylor, Tara.MULTI-SOURCE AND HETEROGENEOUS ONLINE MUSIC EDUCATION MECHANISM: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RIVEN APPROACH[J].Fractal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n the complex geometry of nature, 2023(6):.

\[15\]Di, Yicheng,Shi, Hongjian,Wang, Qi,Jia, Shunyuan,Bao, Jiayu,Liu, Yuan.Federated cross-domain recommendation system based on bias eliminator and personalized extractor[J].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2025(3):2935-2965.

\[16\]Bharti, Jyotsna,Tiwari, Abhishek,Bhattacharyya, Aniruddha,Rajavel.Food Recommendation System Using User Preference[C].2024.

致谢

在完成本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给予了我无私的指导和支持,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完成了这篇论文。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在我学习和生活中一直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让我在学术上和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最后,我要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人,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能够完成这篇毕业论文。